让音乐走进心灵
张啟秀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 广东佛山 528300
在小学阶段,音乐就有了一种特殊的魅力。因为它不受国家和民族的限制,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以它们抽象却精准的方式传达出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思想。对于小学生而言,这可以使他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中,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此背景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在享受到音乐的乐趣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人格,从而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一、小学音乐德育有效教学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常出现自我中心、缺乏集体观念、不遵守规则等问题,但传统说教式德育对他们有时显得生硬且效果不佳,而音乐以其独特魅力为德育注入鲜活生命力。当悠扬琴声响起、灵动舞蹈展现、生动多媒体画面呈现,并且在教师富有感染力地引导下,一个充满温情与正能量的德育环境便悄然形成。孩子们沉浸其中,能在欣赏和学习针对性曲目时真切感受到歌曲中传递的善良、友爱、团结等美好品质。比如学唱关于爱护环境的歌曲时,小学生能意识到自己不爱护公共设施等行为的不足,并自觉改正。音乐没有刻意训诫,却能在轻松愉悦氛围中滋润孩子心田,让他们接受品德熏陶。这种契合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情绪特点的德育方式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良好品德行为,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全人格,进而为他们的成长铺就充满爱与善的道路,让美好品德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1]。
二、让音乐走进心灵——小学音乐德育有效教学策略
(一)深挖时代背景,唤醒心灵共鸣
在小学音乐德育教学中,深挖作品时代背景是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的关键一步。因为众多音乐作品承载鲜明时代印记并且蕴含深厚情感与精神力量,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作品诞生的时代情境,让他们跨越时空真切感受先辈们的情感世界与精神风貌。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社会风貌后能深刻领悟音乐传达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等,这种对时代背景的认知能照亮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之路,使他们在欣赏与演唱时情感与音乐深度交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进而激发内心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认同感。
例如在开展《卖报歌》教学时,教师提前查阅众多资料得知《卖报歌》创作于旧上海社会动荡时期,并且很多孩子因家庭贫困沦为报童靠卖报维持生计。另外,教师还收集了那个年代上海街头旧报纸上关于报童生活状况的简短报道以及一些老一辈回忆当时报童艰辛生活的文字记录。课堂上,教师拿出旧报纸让大家看内容,接着讲述旧上海社会环境,描述报童们每天天不亮就去批发报纸,然后走街串巷叫卖。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不停歇,却只能赚取微薄收入,并且有时还会遭受欺负的情况。随后教师逐句解读《卖报歌》歌词,并结合时代背景解释每一句所反映的报童生活(“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表面轻快实则透露出小报童为生存不得不乐观坚强的心态)。学唱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大家想象报童辛苦,并带着理解去唱,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探寻作品时代背景,从而更好领悟歌曲内涵、吸收知识。
(二)巧用信息技术,陶冶心灵情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音乐德育带来新机遇,使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并通过播放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与文化背景,以增强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能自制教学课件将有意义片段与生活化内容结合,并配上具有德育意义的歌曲制作成有趣短视频,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欣赏与学习过程中心灵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 [2]。
例如在开展《我和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精心收集网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和你》震撼演唱的视频片段、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人们友好交流及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照片、展现地球村和谐共处理念的简短动画等各类资源。课堂上,教师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和你》的演唱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展示友好相处照片,并配合简单讲解让大家了解这首歌代表全人类追求和平、团结友爱的共同心愿,随后播放动画(动画里不同国家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且背景音乐是《我和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不管来自哪里都能友好相处,之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大家边听边回想看到的画面,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使其在欣赏中心灵受到感染,并更好吸收歌曲中传递的友好、团结等美好品质。
三、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能够于无形之中滋养学生心灵并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育正确价值观起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充分挖掘音乐教材里的德育元素,将爱国、友善、团结等美好品质融入旋律与歌词讲解中,并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生动教学场景增强德育感染力,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在享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实现道德与心灵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金友兰 . 将德育寓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J]. 教育界 ,2024(24):140-142.
[2] 童燕 .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J]. 山西教育 ( 教学 ),2022(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