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肖岸
湖北澴川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孝感 432000
1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质量第一原则
在市政工程的道路与桥梁建设施工中,工程质量是最为关键的要素。道路与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直接关联到城市的有序运行以及市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具备较高质量标准的道路能够承载更大的交通流量,降低路面病害的出现概率,进而延长其使用年限;结构稳固的桥梁则可以确保车辆与行人的安全通行。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始终将工程质量置于首要位置,不可因追求施工工期、降低建设成本等因素而忽视质量规范要求。
1.2 预防为主原则
施工质量管理不应局限于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检验与整改,更为关键的是在施工前期与施工过程中开展有效的预防工作。在施工筹备阶段,需针对施工场地的地质状况、周边环境等要素展开详尽的勘察与分析,制定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施工方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预先拟定应对策略。在施工进程中,要强化对各施工环节的监督与管控,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及标准实施作业,及时察觉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风险,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与蔓延。
1.3 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施工活动的主体,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和人员的质量职责,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保证工程质量贡献力量。
2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施工材料质量管控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道路与桥梁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和关键环节。在采购环节,必须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资质认证的优质供应商。对材料的质量要进行多层次的严格筛选和控制,建立完整的质量追溯机制。以水泥为例,不仅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还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其安定性、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3 天和28 天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关键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对于钢材,除了常规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检测外,还需要进行伸长率、冷弯性能、冲击韧性等多项性能测试,必要时还需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在材料进场时,必须组织专业质检人员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不仅要核对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采购合同和技术要求完全一致,还要检查材料的包装、标识、外观质量等细节。同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材料存储管理制度,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采取针对性的保管措施。不同类型的材料要分区分类存放,设置明显的标识标牌,并采取有效的防潮、防雨、防晒、防冻、防火等措施。例如,对于木材要存放在通风良好的仓库内,做好防潮处理,定期检查防止其腐朽变形;对于水泥要存放在干燥的专用库房,做好防雨防潮措施,避免受潮结块失效;对于钢筋要垫高存放,防止锈蚀;对于沥青材料要注意温度控制,防止老化变质。通过这样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确保施工材料的性能稳定可靠,为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2 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担当意识是确保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要素。各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机制,持续提升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培训内容应当重点涵盖先进施工工艺、标准化施工规范等核心内容,特别是要针对道路摊铺新技术、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技术培训。与此同时,要着力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牢固树立 " 质量第一 " 的发展理念,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质量事故警示教育等有效形式,使全体施工人员深刻认识质量问题的严重危害性。此外,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在质量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违规操作行为坚决予以惩处,从而形成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良好局面,切实推动施工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2.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保障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与根本支撑。需构建健全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拟定详尽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清晰界定各部门及各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形成权责明晰、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均能井然有序地开展。例如,可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配备专业的质量检验人员,对施工现场实施全天候的实时监督与定期检查,构建质量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察觉并有效解决各类质量问题。在施工进程中,务必严格依照经审批的施工图纸以及现行的施工规范标准进行作业,对每道工序均要开展严格的质量管控,确保从原材料入场至最终成品的每个环节的质量均完全契合设计要求与技术标准。尤其是针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要实施重点监控与全过程跟踪管理,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只有验收合格并做好完整的验收记录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例如,在桥梁基础施工中,要对桩基的成孔质量、钢筋笼的安装质量、混凝土浇筑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必要时可运用超声波检测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质量验证。同时,要高度关注并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构建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为施工人员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坚决杜绝因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对工程质量和进度造成影响。
2.4 完善质量检测与验收机制
质量检测与验收是保证道路与桥梁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检测体系,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测。例如,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对道路路面的内部缺陷、桥梁结构的损伤情况进行检测。在工程完工后,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对工程的外观质量、内在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对于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质量要求。同时,要建立质量档案,对工程的施工过程、检测结果、验收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为工程的后期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3 结语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是系统、综合工作,需从原则、措施到实施环节全面把控。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原则,可为施工质量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强化材料管控、提升人员素质、优化现场管理及完善检测验收机制,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实践手段。这些措施相互配合,构建完整质量管理体系。未来,市政工程建设需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优化管理方法,应对复杂施工环境和更高质量要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长远 .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4):196-198.
[2] 彭益彬 .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7):181-183.
[3] 常学鑫 .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J]. 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4):48-50.
[4] 叶灿军 . 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J]. 安徽建筑,2022,29(10):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