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陈磊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0
1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1.1 复杂性
土建工程类型丰富多样,包含住宅、商业建筑、桥梁、隧道等不同结构形式。不同结构形式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混凝土施工过程变得极为复杂。举例而言,住宅建筑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外观平整度有特定要求;而桥梁工程则更侧重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此外,施工环境存在显著变化,可能处于严寒的北方地区,也可能处于高温多雨的南方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要求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和养护方法。
1.2 连续性
混凝土施工一般需持续开展,旨在保障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若施工进程中断,极有可能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冷缝,进而对结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以大型基础底板浇筑为例,通常需一次性连续浇筑数千立方米的混凝土,施工单位需进行精细化组织,确保原材料供应、设备正常运行以及人员合理配置,从而规避施工中断状况的出现。
1.3 技术依赖性
伴随建筑行业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持续革新。从传统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到当下广泛运用的商品混凝土,从普通混凝土到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采用,均彰显了对先进技术的倚赖。与此同时,像混凝土泵送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等先进施工工艺的应用,也促使混凝土施工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施工人员需不断学习并掌握这些新技术,以契合现代土建工程的要求。
1.4 质量影响因素多
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制约,涵盖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养护条件等方面。原材料质量的波动,例如水泥的强度等级、砂石的含泥量等情况,均可能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直接影响。配合比设计若存在不合理性,可能引发混凝土强度不足、耐久性欠佳等问题。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密实、浇筑速度过快等操作失当的情形,亦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此外,养护条件不理想,如养护时间不充分、湿度不足等状况,同样会致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进程中,需对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管控。
2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2.1 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把控
在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与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工程的整体质量存在着直接关联。首先是水泥,需依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如强度等级、耐久性等,挑选适宜的水泥品种。举例而言,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为降低水化热,可选用低热水泥。与此同时,要严格核查水泥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保证其安定性、强度等指标契合国家标准。对于骨料,涵盖粗骨料与细骨料,其颗粒级配、含泥量等指标尤为关键。粗骨料的粒径应根据结构构件的尺寸进行合理选取,通常不宜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4 以及钢筋最小净间距的 3/4。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洁净,含泥量过高会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强度产生影响。此外,水的质量同样不可忽视,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以防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2.2 配合比的设计与优化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乃保障混凝土性能之关键。于设计配合比时,需充分考量工程实际状况,诸如结构类型、施工条件、环境因素等。首先,依据设计要求明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等。而后,通过试验确定水泥、骨料、水以及外加剂的用量比例。在配合比设计进程中,需进行多次试配与调整。可运用正交试验等方法,探究不同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配合比。例如,适度增加矿物掺合料的用量,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耐久性,同时降低成本。此外,还需考虑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如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便于浇筑与振捣。
2.3 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是保障其质量均匀性的关键环节。在搅拌作业中,必须严格依照配合比精确计量各类原材料的使用量。搅拌时长应依据搅拌机的类型、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坍落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通常不宜过短或过长。若搅拌时间过短,会造成混凝土搅拌不充分;若搅拌时间过长,则可能致使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在运输过程中,需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出现显著变化。应根据运输距离、交通状况等条件,选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例如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等。针对长距离运输情况,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像在搅拌车内添加缓凝剂等,以防止混凝土在运输途中凝固。同时,要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并减少运输次数,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遭受颠簸与振动,进而引发离析和泌水现象。
2.4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为土建工程中的关键工序。浇筑前,需对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等予以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时,应进行分层浇筑与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过大,通常控制在 300-500mm 之间。同时,需留意浇筑顺序,防止出现冷缝。振捣是保障混凝土密实性的重要举措。可运用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等开展振捣作业。振捣时间应依据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振捣器的类型合理判定,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再下沉且不再冒气泡为标准。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振捣器触碰钢筋和预埋件,以免对其位置与牢固性产生影响。
2.5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其强度增长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养护方法可根据环境条件和混凝土的类型选择。对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可采用覆盖浇水养护、塑料薄膜养护等方法。在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和混凝土的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不少于 7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要采取特殊的养护措施,如内部降温、外部保温等,以防止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
2.6 施工缝与后浇带的处理
在土建工程中,由于施工工艺或结构要求等原因,可能会设置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并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如凿毛、清理等,然后涂刷水泥浆或界面剂,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后浇带是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收缩等原因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在主体结构完成后一段时间进行。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要对后浇带部位进行清理和湿润,然后浇筑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并加强养护。
3 结语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施工缝的处理,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整体性能。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灵活运用相关技术要点,并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同时,施工单位还需注重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操作技能与质量意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需求。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精细化的执行,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许榅炜 .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J]. 住宅与房地产,2024,(29):126-128.
[2] 付鑫 .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J]. 砖瓦,2024,(05):162-164.
[3] 朱磊 . 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J]. 中国住宅设施,2024,(04):181-183.
[4] 张媛媛 . 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J]. 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6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