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合并糖尿病:饮食管理的“双重呵护”指南
张静梅
重庆市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 402160
一、精神疾病与糖尿病的双重挑战
精神疾病与糖尿病在现代社会均为常见慢性疾病,当两者同时存在时,患者面临的健康风险和生活负担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其以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为突出。这种高风险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药物影响显著,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易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从而增加糖尿病发生率。其次,生活习惯方面,精神病患者常表现为作息不规律、运动不足、偏好高糖高脂饮食,进一步加大血糖控制难度。此外,生理机制也起作用,精神疾病可通过慢性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调节受阻。因此,对于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仅单纯控制血糖或治疗精神疾病均不足以保障健康,必须采取综合干预策略。尤其在饮食管理上,应结合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辅以运动指导、药物调整和心理干预,实现精神健康与血糖控制的“双重呵护”,从而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并降低长期并发症风险。
二、饮食管理的核心原则

饮食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能改善精神状态和体能水平。首先,应平衡营养并科学分配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复合碳水,如全谷类、燕麦、糙米、豆类及部分根茎类蔬菜,避免精制糖和甜点;蛋白质应适量摄入优质来源,如鱼、禽、蛋、瘦肉及豆制品,有助于肌肉维持、血糖稳定及大脑功能;脂肪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坚果和深海鱼脂肪,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其次,控制总能量摄入十分重要,可根据 BMI 和血糖水平调整,一般按“理想体重 × 252 次健康加餐,采取少量多餐和慢食细嚼策略,以平稳血糖并控制体重。同时,应关注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延缓糖吸收、改善肠道菌群,并适量补充B 族维生素、镁、锌等,以支持神经功能和糖代谢。
三、针对精神疾病的饮食调节策略
精神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需兼顾血糖控制和精神健康。首先,应摄入有助于稳定情绪的营养素:Omega-3 脂肪酸存在于深海鱼、亚麻籽和核桃中,可改善抑郁和情绪不稳;色氨酸是血清素的前体,来源于瘦肉、鸡蛋、奶制品和豆类,有助于睡眠与情绪稳定;B 族维生素参与神经递质合成,缺乏可能导致抑郁或焦虑,可通过全谷类、坚果和绿叶蔬菜补充。其次,应避免可能加重精神症状的食物:高糖高脂食物虽短期提供愉悦感,但长期会加重体重和血糖波动,并可能加剧精神症状;过量咖啡因可能引发焦虑、失眠或心悸;酒精会干扰药物代谢、诱发精神症状并影响血糖,应尽量避免。此外,饮食心理干预同样重要:定时定量进餐可形成规律习惯,记录饮食日记帮助分析血糖与饮食关系,家庭支持则可提供持续监督和心理支持,增强饮食管理的长期可行性。通过综合营养与心理干预,可实现精神病患者血糖和情绪的“双重调控”。
四、糖尿病管理的饮食技巧
糖尿病管理中,饮食调整对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至关重要。首先,应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分布,可采用“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或计量法,合理安排每餐碳水摄入,并搭配适量蛋白质和脂肪,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其次,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豆类和蔬菜,避免高 GI 食物如精白米、白面包、糖果和含糖饮料,以维持血糖平稳。再次,应控制饮食总量和热量密度,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和糕点易导致血糖骤升和体重增加,可通过增加蔬菜和高纤维食物增加饱腹感,降低总热量摄入。最后,注意水分摄入,选择白开水、淡茶或低糖饮料,避免含糖饮料和果汁,有助于维持血液黏稠度和代谢平衡。通过合理饮食,可有效支持糖尿病血糖管理与健康控制。
五、个体化饮食方案设计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需个体化。首先,应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精神疾病类型与症状严重程度、糖尿病类型及血糖水平、药物对食欲和血糖的影响,以及作息、运动和饮食习惯等。其次,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结合能量需求、营养素比例和餐次安排,确保方案可操作、易坚持;对挑食或进食障碍患者,可分阶段调整饮食结构,逐步改善习惯。最后,需定期随访与调整,监测血糖、体重和精神状态,根据变化优化饮食方案,并通过医生、营养师和心理医生的多学科合作,实现综合管理,确保血糖控制与精神健康双重保障。
六、饮食管理的实践技巧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需家庭、工具与心理三方面协同配合。家属应帮助准备低 GI、低脂、高纤维餐食,监督规律进餐,并提供情绪支持。可使用食物交换表、血糖与饮食记录APP 或视觉分餐法,便于计算碳水化合物、监控饮食和操作简便。心理引导方面,可设立小目标,如增加蔬菜或减少甜食,给予正向反馈,增强自我管理信心;对情绪波动明显者,可结合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训练,减少饮食冲动,提升管理效果。
七、常见饮食误区与纠正
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饮食管理至关重要,但常存在一些误区亟需纠正。首先,“糖不能吃,一切水果都禁”是不科学的,适量水果不仅提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还能改善整体营养状况,血糖控制良好时每日摄入 1~2 份水果是可行的。其次,“只要少吃主食就行”也不可取,完全戒除主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应选择低 GI 主食并合理控制分量。第三,“药物控制血糖就不需要管饮食”是错误认知,饮食管理是血糖控制的基础,药物与饮食必须相辅相成。最后,“精神状态不好就随便吃”也不可取,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血糖骤升或失控,因此规律饮食结合心理干预尤为重要。通过科学认知、合理规划和坚持实践,患者可以有效避免误区,提升血糖管理效果,同时改善精神和身体健康水平,实现身心综合调控。
八、结语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面临双重健康挑战,饮食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通过科学、个体化、可操作的饮食方案,可以实现血糖控制与精神健康的双重改善。家庭支持、心理引导和多学科协作是长期坚持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平衡营养、规律饮食、低GI 选择、适量蛋白和健康脂肪”的原则,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障。饮食不仅是生理需求的满足,更是精神呵护的体现,“双重呵护”理念为这一群体提供了科学而温暖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