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王献功
平顶山市第七中学 4670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化等诸多挑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还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够。因此,从心理健康视角对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具有多方面深远且重大的意义。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创新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热情。传统模式内容单一、方法枯燥,易让学生产生倦怠,而创新模式引入多元项目与趣味教学法,如将体育游戏、新兴运动融入课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享受运动乐趣,进而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同时,创新模式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挫折教育等,培养学生坚韧意志、团队协作精神与良好心态,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在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足
2.1 教学目标设定忽视心理健康维度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将重心高度倾斜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体育技能的掌握,而对心理健康层面的关注严重不足。教师通常以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成绩,如跑步的时长、跳远的距离、球类比赛的胜负等,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例如,在长跑教学中,目标仅仅设定为让学生完成规定的跑步距离,并尽可能提高速度,却忽略了学生在跑步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2.2 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心理引导元素
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多围绕竞技体育项目展开,如田径、篮球、足球等,这些项目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但在内容安排上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元素。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主要侧重于篮球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如运球、传球、投篮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很少关注学生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如面对竞争时的压力应对、与队友合作时的沟通技巧、遭遇失败时的情绪调节等。
2.3 教学评价方式片面强化负面心理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学生的运动成绩和技能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容易强化学生的负面心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而对学生的努力过程和进步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可能只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规范程度和难度给予评分,而对于那些虽然动作不够完美,但在训练过程中非常努力、不断进步的学生,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 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3.1 教学目标融合心理健康培育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多聚焦于身体素质提升与运动技能传授,从心理健康视角创新,需将心理健康培育深度融入教学目标。不仅要设定如提高学生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以及让学生掌握特定体育项目技巧等技能目标,更要明确心理健康目标。例如,在一堂足球课上,除设定学生掌握传球、射门等技能,提升团队协作跑位能力等目标外,还要设定培养学生面对竞争压力时的冷静心态、增强在团队中的自我认同感等心理目标。
3.2 教学内容增添心理调适元素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应突破传统竞技项目局限,增添心理调适元素。除了常见的田径、球类项目,可引入瑜伽、冥想、太极等有助于放松身心的运动。瑜伽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练习,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调节情绪,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同时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冥想则可以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排除杂念,放松大脑,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例如,在每周安排一节专门的瑜伽或冥想课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这些运动带来的心理变化。
3.3 教学方法采用心理互动模式
采用心理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感和心理体验。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其中一种有效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体育任务,如篮球比赛、接力赛等。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与队友沟通协作、分工配合,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小组间的竞争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4 教学评价注重心理发展反馈
创新教学评价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反馈。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的运动成绩和技能水平,还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状态、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等心理方面表现。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篮球比赛表现时,除了看投篮命中率、助攻次数等技术指标,还要评价学生在比赛中的情绪稳定性,是否能在落后的情况下保持冷静、积极调整战术;评价学生的意志品质,如是否在体力不支时仍坚持比赛等。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心理健康视角对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创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践案例也证明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微 [J]. 蔡宁 . 成才之路 ,2025(05)
[2]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 [J]. 葛栋林. 体育世界,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