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作者

肖志刚

天津市蓟州区融媒体中心 天津市 301900

前言:

作为最主要的新闻资讯获取方式,新闻采访一直备受关注。做好新闻采访,提高采访水平的呼声从未断绝,基于高质量的新闻采访支撑新闻行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为实现该目标,必须着眼新闻采访质量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主体能力提升。提高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锤炼记者在新闻采访方面的硬核本领,磨砺记者的临场反应能力迫在眉睫。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升策略,以帮助记者增强实力,促进新闻采访升级为目标,探索实践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注重新闻线索核实验证,提升采访准备能力

借助完善的采访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是新闻记者的本职工作。新闻记者需要在采访中保持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灵活高效地应对不确定因素,维护被采访者利益,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为此,新闻记者必须增强自身的采访应变能力。尤其是在新闻采访准备阶段,以万全准备为抓手保证新闻采访有序有效推进至关重要。新闻记者理应在准备阶段做好新闻线索的核实与验证,明确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以精准核实事实、全面验证信息为落脚点,避免新闻报道存在虚假信息[1]。

实际作业环节,新闻记者需要对新闻线索进行全方位筛选。依托多渠道采集信息,根据轻重缓急做好分类选择,及时排除虚假信息。还要整合碎片化信息,通过信源分层评估的方式确认信息可靠性,基于多源数据的综合化处理还原新闻事实全貌。在采访准备阶段,新闻记者应该优先选择来自官方信源或专业信源的新闻线索,利用交叉验证确认信源的真实性与中立性。若条件允许,新闻记者还要提前踩点,通过现场核实的方式采集更多信息,基于明察暗访的同步推进的形式使采访获得基础信息支撑。新闻采访准备工作中,记者也要从常识与逻辑层面做好新闻线索合理性判断。基于逻辑自洽校验的方式,优先排查线索的真实性,为利用准确真实的线索开展针对性采访做好准备。除此之外,新闻记者也要在做好线索核实校验的基础上,精心筛选采访对象、合理设定采访目标、科学设计采访问题并提前制定采访物资准备计划与风险防范计划,从多维度着手夯实采访准备基础。

二、强化新闻细节观察捕捉,提升判别洞察能力

在记者的职业生涯当中,精准捕捉新闻细节,有效洞察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可以为其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提供支持。新闻采访期间,从深度呈现主题内容的角度出发强化细节观察捕捉,以实现新闻素材深加工和完成新闻报道高质量创作为目标提升判别洞察能力至关重要 [2]。新闻记者必须从环境、事件、主题、主体等多维度着手敏锐洞察细节,“透视”新闻事件的本质与人物情感关系,借助采访“由表及里”地感知新闻,以事实为框架、用细节做支撑,赋予新闻报道“独特灵魂”。

具体操作中,新闻记者要从印证事实真实性、揭示事件本质与矛盾的角度出发,从被采访人的外貌、情绪、语言逻辑等方面挖掘细节,根据“以小见大”的逻辑捕捉环境细节。以乡村教育困境主题报道为例,在采访中通过问答了解乡村师资以及教具配备情况,观察捕捉门窗保温措施不足、课桌上放有暖手宝等细节揭示乡村学校条件艰苦的本质,并以此引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根本问题。为切实发展在细节层面的判别洞察能力,新闻记者需要在新闻细节观察捕捉环节构建“人 - 事 - 境”剖析框架,关注关键人物、关键节点、空间符号,及时捕捉异常信息;还要运用“主动观察+ 客观记录”的双规方法,依托问题导向下的自主观察与思考,“多感官 + 多设备”记录,精准捕捉关键细节。在细节捕捉方面切忌过度解读和凭空想象,新闻记者要始终保持冷静客观,洞察事实逻辑、矛盾焦点与价值导向,基于信息关联以及已有经验实现多维度分析。

三、适时调整新闻采访内容,提升随机应变能力

对于记者而言,在采访过程中全面把控采访节奏,适时调整采访内容,以随机应变的方式规避采访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其增强采访应变实效的必要前提。为掌握采访主动权,新闻记者既要在采访前完成全盘规划,也要在采访中实现动态调整,理应借助随机应变突破信息壁垒,实现具体问题的“靶向应对”。实践中,新闻记者需要着眼自身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互动,围绕“破冰”“追重点”“应对突发变化”探索采访应变能力升级策略。比如,追求“旁敲侧击式”提问,面对容易被采访对象回避或引发正面冲突的敏感问题,以不经意提问、侧面提问方式进行采访;强调“链条式”提问,提前建构提问的逻辑链,根据采访过程中出现的新线索不断延长问题链,围绕关键词迅速推进递进式追问,及时、全面地采集关键信息。同时,新闻记者要对自身的沟通方式、采访节奏以及策略进行适当调整,践行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原则开展实践。比如,按照“先共情安抚,后引导表达”的方式与抵触情绪强烈的被访者沟通,使用“细节破冰,共同话题支撑”的方式与沉默寡言型被访者沟通,基于“事实反问,同一问题多次提问”的方式与故意误导型被访者沟通。在时间紧任务重时记者采访要“找重点,抓核心”,在遇到高质量的新线索时需要果断调整采访重心。

四、磨炼新闻采访专业技能,提升创新应用能力

结合实践可知,新闻记者的专业技术能力深刻影响采访质量,记者专业水平越高越能在采访中随机应变。所以,磨炼新闻采访专业技能也是提升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重要前提。新闻记者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度,强化自身的逻辑思维与现场沟通能力,并逐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比如,参与专项培训学习精准捕捉新闻线索的技巧,逐步建立“信息雷达”习惯,训练细节联想能力,树立“多问多思多谈”意识;注重问题设计层次性、报道框架完整性,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梳理采访逻辑,训练即时信息串联整合能力,注重采访后的逻辑复盘;依托阅读、进修等方式增强自身的共情能力、引导能力,主动学习语言交际与非语言沟通技巧,积累沟通话术,实施沟通场景模拟,强化语言艺术的运用;积极参与信息采集处理培训活动,掌握数字化、信息化处理手段,适当引入AI 辅助实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升,对记者的个人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有益,对新闻采访工作提质增效有利,更对新闻事业优化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为此,必须重点关注新闻记者的采访应变能力升级,聚焦记者采访准备、采访过程的关键节点与能力需求,围绕线索研判、新闻洞察、细节把控、沟通交流、信息整合利用等多个方面展开,必须以全方位增强记者采访综合素质,优化记者临场反应为目标开展实践。而且,实践工作不能“一刀切”,结合记者能力现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提出针对性措施可以让实践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张娅萍. 锤炼硬核本领: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的提升路径[J]. 西部广播电视 ,2023,44(03):148-150.

[2] 魏佳媚 .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4,15(24):124-127.

作者简介:姓名:肖志刚;性别:男;出生年月:1979.03 ;籍贯:;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