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疼痛管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
李丽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显著提升,但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解决。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导致焦虑、抑郁、无助感等一系列心理反应,严重削弱患者的意志力与治疗依从性。传统护理多以止痛药物为主线,忽略了情绪调节和精神支持的作用,难以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因此,构建涵盖情绪支持与生理干预的护理模式势在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作为以患者心理反应和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方式,强调情感陪伴、认知引导和心理疏导,在缓解精神压力、提高主观幸福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将其与系统化疼痛管理相结合,有望实现晚期癌症患者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改善,从而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一、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受到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还深受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家庭支持系统与社会功能退化等因素的干扰。其中,长期持续性的疼痛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直接因素,它不仅造成睡眠障碍、饮食减退与体力流失,还会激发患者的悲观情绪,加重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体验,对心理健康造成持续冲击。疼痛还会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限制其社交参与,进一步加剧其社会隔离感与无助感。
另一方面,由于面对生命终点的不确定性,晚期患者普遍存在强烈的情绪波动,部分人甚至出现认知混乱、自我否定与精神崩溃的倾向。患者常在治疗期末陷入对死亡的惧怕与未来的无望中,造成其生活态度的消极化。
在此背景下,传统护理手段显得单一而被动,缺乏对患者精神世界的深入干预。而生活质量的实质,是患者在疾病存在的前提下,仍能维持一定的身体舒适、心理平衡与社会交往能力。因此,仅靠生理性镇痛远远不够,必须拓展护理思维,将心理支持纳入整体治疗计划,构建更为全面的关怀体系,以应对患者多层次的身心需求,推动其在有限生命中实现尽可能高质量的存在体验。
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介入价值与路径
个性化心理护理是在尊重患者情感表达与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定制化心理干预计划的护理形式。它强调从患者实际心理状态出发,因人而异地设计沟通策略与心理支持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对生活的控制感与意义感。晚期癌症患者由于预后不佳和治疗选择有限,普遍面临失落感、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家庭造成负担的内疚情绪。护理人员通过共情沟通、积极倾听和认知重建等手段,可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张力,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其内在力量的重新整合。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信任关系、开展生命回顾、强化社会角色认同,以及通过适度的放松训练和正念疗法,缓解焦虑和悲观情绪,提升对现实的适应能力。同时,在照护过程中,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理评估,及时捕捉情绪变化信号,并结合家庭与社会资源,构建支持网络。在尊重患者意愿与表达的前提下,帮助其合理设定生存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与精神承受能力。这类心理护理不追求表面安慰,而是在尊重与共情中重建患者的情感支点,为其面对疾病与生活的双重压力提供精神依托,真正实现身心一体的护理价值。
三、疼痛管理的科学路径与护理整合方式
疼痛管理是晚期癌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需将生理监测、药物干预与非药物疗法系统整合,构建以“多维评估—个体化镇痛—持续评估”为核心的动态闭环机制。癌性疼痛多为慢性进展型,常表现为间歇性剧烈发作或持续性钝痛,因此镇痛方案需兼顾急性控制与长期维持,确保疗效持续与副作用控制的双重平衡。传统止痛策略多依赖阿片类药物,但这类药物在长期使用中易产生耐受与副作用,不利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维护。
在实际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疼痛类型、耐受能力与心理状态,个性化选择药物种类与剂量,并辅以神经阻滞、理疗、局部冷敷、音乐干预等手段,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药物使用与非药物干预之间的协同作用,使镇痛方式更加多元与柔性。与此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描述及非语言反应,记录疼痛等级变化,建立疼痛管理档案,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确保干预持续有效。
此外,还要加强患者与家庭成员的疼痛认知教育,增强其对疼痛机制与管理方式的理解,减少“疼痛等于恶化”的误解,从认知上减轻其痛苦感受,提升其配合度与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团队需强化疼痛应对策略的系统性与动态调整能力,真正将疼痛管理融入整体护理流程之中,实现治疗效能最大化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四、联合干预对生活质量提升的综合效果
将个性化心理护理与疼痛管理联合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整体照护中,其改善生活质量的成效较单一措施更为显著。在实践中,联合干预可实现生理疼痛感知与心理痛苦体验的同步缓解,从而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与情绪稳定性,增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心和生命的掌控感。尤其是在病情发展迅速或疼痛无法彻底控制的情况下,心理护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缓冲区”,让患者获得更多尊重、自主与尊严的体验,并减少孤独感与失控感的发生。
研究显示,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疼痛管理的患者在睡眠质量、进食状态、活动能力及自我情绪控制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护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减少了因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改善了家庭关系质量,增强了患者与医护之间的信任关系。联合干预不仅是一种护理方式的整合,更是一种医学人文理念的体现,通过关怀、尊重与专业手段,为患者营造出更加积极、和谐的疗养环境,推动生命质量向善向好发展。
五、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与疼痛管理的联合应用,为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了可操作、可持续的护理路径。两者在干预重点与机制上虽有差异,但通过整合形成互补,有效覆盖了晚期患者在生理与心理层面的核心痛点。个性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重建精神支撑系统,增强内在应对能力;而系统化疼痛管理则在生理层面保障患者基本舒适,为其情绪平稳与行为配合提供前提。两者融合能够提高护理的整体效能,缓解疾病带来的身心双重负担。未来护理实践中,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培训,推进跨学科合作,构建多元联动的照护体系,使护理工作真正围绕患者需求展开,为提升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尊严水平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阿芳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晚期肺癌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14):93.DOI:10.16281/j.cnki.jocml.2020.14.084.
[2] 黄玲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晚期肺癌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9(17):187-188.
[3] 钟凯 , 张瑛 . 浅谈癌症患者的个性化心理护理 [J]. 中西医结合心血 管 病 电 子 杂 志 ,2016,4(23):187+189.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6.2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