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有效策略研究
张丽萍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新建小学校 030500
前言
学生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在于小学低年级,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学习习惯养成以及未来数学学习之路而言,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有着深远影响。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当中,作为教学过程关键环节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乐趣和成就感的,正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本文深入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有着好奇心强以及注意力易分散这样的特点存在。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能够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抓取,进而将他们内心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属于逻辑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借助有效的提问手段,能够达成对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以及推理等思维活动的引导目的,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在课堂之上,教师凭借提出具有层次且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于解决问题的进程之中,持续不断地对自身的思维加以锻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提问能够让教师及时且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依据学生所给出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达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当学生针对某个问题给出的回答既不准确又不完整的时候,教师可通过进一步的提问举措,引导学生对所犯错误予以纠正,对答案加以完善,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扎实掌握。同时,有效的提问还能够推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与交流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对于好奇心强且注意力易分散特点明显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有趣问题所具有的吸引力能够将他们的注意力成功吸引过来,进而对其学习兴趣起到激发的作用。就像在开展“认识图形”教学活动之时,教师便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图形朋友,这位朋友特别神秘,它有着四条边,而且这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另外它的四个角还都是直角,大家快来猜猜它到底是谁?”借助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提问方式,能够把抽象的图形知识巧妙转化成有趣好玩的猜谜游戏,使得学生可以在那种轻松又愉快的氛围当中积极地展开思考,从而促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提高。
(二)针对性原则
提问务必要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来进行。比如在教授“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时候,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凑十法”。那么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计算 9+ 5 的时候呀,我们要怎样把 5 分成两个数,才能够让这个计算变得更加简便呢?”像这样的问题是直接指向教学重点的,能够引导学生针对“凑十法”的运用去进行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出色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所提的问题还得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知水平,要确保问题的难易程度是适中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当中有所收获。
(三)启发性原则
有效的提问是应当具备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的,要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深入思考问题的方向去发展。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出 8 个苹果,然后进行提问:“要是把这 8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的话,那么每个小朋友能够得到几个苹果呢?大家又是怎么想的?”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能够启发学生针对平均分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去进行思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培养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来进一步启发学生,比如像这样问:“要是把8 个苹果平均分给4 个小朋友呢?大家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促使学生朝着深入探究除法本质的方向去努力。
(四)层次性原则
考虑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提问就应当具备层次性。可以去设计出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像是基础问题、提高问题以及拓展问题等。基础问题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就好比在学习了“100 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56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提高问题的难度是适中的,比较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以提问:“比 56 大比 65 小的数都有哪些?”拓展问题则是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可以提问:“从 1 数到 100,数字 6 一共出现了几次?”通过这种分层提问的方式,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之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从而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明确提问目的,丰富问题类型
在备课这一过程当中,对于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是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提问目的也是如此。就新授知识环节而言,其提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概念、原理加以理解;而在练习环节,提问目的则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进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时候,在新授环节教师所提的问题“钟面上有几根针?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钟表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练习环节所提的问题“现在钟面上显示的时间是 3 时,再过 1 小时是几时?”,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时间认读和计算的掌握情况。
除了常见的封闭式问题之外,开放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所占的比例需要加以增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是开放式问题,比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所提的问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得出多种答案,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是探究式问题,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分类”时,所提的问题“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你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吗?试试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二)融情境于教学,巧设问题引思考
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所谓情境化提问,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之中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里对数学知识加以理解与掌握。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里的“购物”一课为例,教师可创设出超市购物这样的情境:“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超市,超市当中的物品可真是多呀!瞧,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 8 元,一支铅笔为 2 元,一块橡皮则是 1 元。倘若小明带着 10 元钱,他想要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支铅笔,那么钱够不够呢?”像这样的问题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相互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当中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进而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创设情境之时,教师务必要留意情境所具有的真实性以及趣味性,尽可能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童话故事等等,以便让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到情境之中,并且积极地思考问题。与此同时,情境里所设置的问题必须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从而能够对教学重点加以突出。
(三)依学情定难度,开展层次化提问
对于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所设计的层次化提问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策略是设计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问题,其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身的水平取得发展。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里的“5 的乘法口诀”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可提出属于基础层的问题,比如“一颗五角星存在几个角呢?”像这样较为简单的问题,是契合基础较差学生的情况的,能使他们快速给出答案,从而增强自身的学习信心。随后是提高层的问题,像“2 颗五角星总共会有多少个角? 3 颗五角星又有多少个角?”此问题相较于基础层是有所提升的,它需要学生运用初步的乘法知识去进行计算,是比较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还有拓展层的问题,例如“我们班设有 8 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制作 4 颗五角星,那么全班总共需要制作的五角星会有多少个角?”这样的问题难度偏大,要求学生首先算出全班要制作的五角星的总数,然后再结合 5 的乘法口诀算出总的角数,它综合运用了乘法知识,能够切实有效地锻炼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凭借这样分层设置问题进行提问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拥有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契机,进而在课堂之上有所收获。
(四)寓提问于游戏,趣化过程激发参与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诸多活动里游戏是他们颇为喜欢的活动类型之一。所谓游戏化提问,就是教师把提问巧妙融入游戏当中,使得学生能在玩游戏期间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就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00 以内的加减法”复习课而言,可由教师设计出一款名为“数字大闯关”的游戏。最初由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 435 加 20 是多少?”在第一个学生给出答复后,便依据该答案再提出一个新问题,像“55 减 10 是多少?”就这样依次循环开展下去。在这游戏开展期间,学生们皆能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其中,把注意力聚焦起来用于思考问题,进而使得计算速度与准确性均得到提升。当教师进行游戏化提问设计之时,有几点需着重留意。其一,游戏规则务必要简单易懂;其二,游戏占用的时间需适中,避免对课堂教学进度造成不良影响。并且,游戏当中所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扣,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复习与巩固知识的预期目标。
(五)把握提问时机,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衔接之处,提问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就像教授“乘法的初步认识”,待学生对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形成一定认识后,教师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像 3+ 3+ 3+ 3+ 3 这种加数相同的情况,是否存在更为简便的表示方法呢?”此问题于新旧知识衔接点上抛出,可引导学生思索乘法的产生由来,助力突破教学难点。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于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关键环节提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所需条件是什么呢?”以此帮助学生精准抓住计算周长的关键要素,深入理解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需予以关注,一旦学生出现思维困惑、争论状况或者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便要及时进行提问。比如在小组讨论“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成哪几类”时,小组内产生不同意见,此时教师提问:“大家都来讲讲各自的想法,为何会出现不同的分类方法呢?”这样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与讨论,化解思维困惑,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当察觉到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通过提出一些与当前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询问“同学们,你们瞧黑板上这个三角形,是不是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彩旗呀?那小彩旗除了三角形,还可能是其他什么形状呢?”从而将学生的思维重新拉回到课堂教学的正轨之上。
结语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而言,有效提问当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当中,依据数学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的提问策略,持续对提问的内容与方式加以优化。同时,教师还需不断针对自身的提问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此提升自身的提问水平。唯有如此操作,提问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所具有的作用方可真正得以发挥,进而推动学生数学素养实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硕辉 . 浅谈如何通过课堂有效提问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2022(5):00098-00099
[2] 张亚红 . 创设情景 :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策略的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23):76-77
[3] 杨永关 . 浅析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22(3):00070-0007072
[4] 周凯 . 刍议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方法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21(3):00047-00047
[5] 钱海兰 . 巧设疑问 引人入胜——探讨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 [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20(12):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