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柯达伊节奏唱名法在小学中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作者

欧慧婷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 516001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da da”进行节奏教学,实际上就是用一种发音达标所有节奏型。初学时,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比较困难,且难以区分。从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讲,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冰冷的,缺乏人情味的。既然音乐拥有灵魂,那么教师就要采取有灵魂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小学生的共情。比如:将每个节奏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赋予其人格化,安排一个特定的节奏名,这样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就拿柯达伊节奏唱名来讲,二分音符为 tanα-a ;四分音符为 ta ;八分音符为 ti-ti ;切分音符为ti-ta-ti,以此类推。这样一来,就相当于给每个节奏安排了一个特定的身份。对于启蒙阶段的中年级小学生而言,这样更利于他们理解和学习节奏。所以,合理开发柯达伊节奏唱名法,构建不一样的教学空间,以此塑造高品质音乐课,无疑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中之重。

一、利用节奏唱名法让知识更直观

柯达伊说过:“节奏是人的本能,是各种音乐要素中和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最直接的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直接关系着他们音乐水平的强弱。利用柯达伊节奏唱名法展开节奏教学,能让抽象的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刺激他们的形象思维,由此让学习效果更进一步。就拿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中的“四分音符 X,八分音符 X”来讲,在授课期间,教师分别轻两名学生模仿两种节奏,即四分音符的ta 和八分音符的 ti ti。待学生初步熟悉节奏后,再引导学生重温《我是草原小牧民》、《草原上》等曲目。而在聆听的过程中,我又出示作品简谱,然后要求学生在听辩的基础上对简谱进行标注,表示哪部分为 ta,哪部分为 ti ti。这样一来,不但让整个节奏的感知与学习都变得简单起来。同时,也让两种节奏的形象在学生的认知中变得根深蒂固。由此,教师才能结合两个节奏推展进一步的练习活动,比如将上述两个节奏中的四分音符改为 ta-a,八分音符改为 ta,以此拓展学生的体验,提升他们对节奏的掌控力。当然,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体验质量,教师还可以酌情引入一些柯达伊手势,让其与节奏唱名相得益彰,由此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可见,柯达伊节奏唱名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他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探索音乐知识。长此以往,将有效改变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并革新他们对音乐学科的刻板印象。

二、利用节奏唱名法让学习更有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影响下,再艰难抽象的知识,其探索的过程也会充满无尽的乐趣。相反,如果缺乏兴趣,不论学什么都会味如嚼蜡。因此,在结合节奏唱名法指导学生认知节奏期间,教师还要构建有趣的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同伴进行曲》为例:它的节奏型为 4/2 拍,是典型的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授课期间,将全体学生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负责以四分音符 ta 拍打节奏,且以由强到弱的方式,在每个小节中打两拍。此时,另一部分学生需要闭眼认真听辩,然后利用柯达伊手势做相应的动作。期间,如果动作和节奏之间未能吻合,那么抢拍或慢一拍、半拍的学生则要接受惩罚(如唱歌、跳舞等)。然后,再将双方颠倒过来,由这部分学生打拍,之前的学生负责动作。这样不但带给了学生“玩”的趣味体验,更让他们在反复的实践中更扎实地掌握作品的节奏。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音乐游戏 APP。如图 1 所示,图中为游戏乐谱截图。当随即出现乐谱后,学生需要根据上面出示的节奏唱名进行打拍。待完成操作之后,再播放音频,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打的拍是否和音频中的节奏吻合。这样一来,既能让学习变得与众不同,也能赋予学生愉悦的享受。当然,游戏在课堂中只能算作辅助,还远远无法取代常规教学。所以,如何平衡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度,促使学生更及时地把握节奏的重难点,还需要教师做出深入地思考。

图 1

三、利用节奏唱名法让练习更生动

音乐学习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单纯地通过几节课的体验还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开发节奏唱名法,拓展学生的练习体验,以此巩固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力。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分音符 X-”为例,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训练任务:首先,模拟情境。学生正坐着火车欣赏沿途风景,火车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以多媒体播放声音);其次,学生观察火车的声音,捕捉它的节奏,然后利用节奏唱名法将其标注在纸上,并相互对比,看看各自标注的节奏是否准确;最后,学生一起拍击节奏。当节奏结束之后,电子屏幕上会展现出终点站的画面(即风景画)。这种身临其境的训练模式不但深受学生喜爱,同时能让他们在听辩和拍击节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节奏记在心中。由此,让练习更加生动活泼。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情变换练习方式。

比如安排节奏创编活动。期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纸上标注不同的唱名,然后通过拍击观察其特征。又或是同桌之间为彼此排列唱名,然后体验彼此创编出的节奏的特点。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同时也让他们在反复且新奇的体验中感受到了音乐节奏的魅力。当然,中年级的小学生毕竟能力水平有限,所以在大家体验创编时,教师也要做好监督者的工作,并在必要时进行合理的指导。长此以往,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也能让其更直观地理解和认知自己所感受到的节奏的特点。

四、利用节奏唱名法让认知更牢固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优秀的学者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何况是初出茅庐的小学生呢?因此,教师要定期引导学生反馈学情,然后通过对问题及短板的提炼,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由此,让学生的认知更牢固。在纠错与改错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节奏唱名法优化指导效率。譬如单独地将节奏列出来供学生听辩训练,他们大部分都可以说出节奏型。然而,当听辩歌曲或纯音乐中的节奏时,却有大部分学生表现的捉襟见肘。究其根由,主要是因为他们未能灵活地认知节奏。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在纠错的过程中,可以从单个乐句的训练入手。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的乐句为例: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以打拍子的方式让学生去听,而后再以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节奏,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其节奏是否出现变化,最后再重新听辩乐句。由此一来,不仅让学生在对比中更灵活地掌握节奏型,同时也能为其它节奏认知的查缺补漏铺垫良好的基础。当然,考虑到学生个体间能力的差异,在实际授课中,教师也要适当地融入分层机制,以此让教学兼顾学生整体。

总而言之,柯达伊节奏唱名法能让抽象繁琐的知识变得更具体,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与体会。这样一来,节奏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将不再枯燥,反而会充满更多的乐趣。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开发柯达伊教学,构建出更多科学且高效的教学方案。由此,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体验中不断提升音乐能力,从而为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 王春斐 . 小学音乐教学中柯达伊教学模式的应用 [J]. 新教育,2023(07):05

[2] 李胜杰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J]. 江西教育,2023(01):18

[3] 常雪朦 .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J]. 新课程,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