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背景下艺术疗愈方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尝试
吴琪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新小学 010050
引言
在当前社会越发重视学生精神卫生问题的背景下,艺术疗法备受人们关注,本论文以艺术疗愈的理论依据和教学价值为主线,既系统性整理其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的途径,又剖析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探讨跨学科背景下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尝试,而将艺术疗愈与小学美术有机结合,既能充实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又可显著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自我表达及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正面、健康学习环境,以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发展。
一、关于艺术治疗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艺术疗法作为一种综合的精神卫生介入方法的艺术疗法,其目的在于借助艺术创造和表现来助力个人开展自我探究以及进行情绪宣泄,它综合了心理学、艺术学等多领域知识且着重于使人们在无需言语的情境下表达自身,相较于常规精神疗法,更注重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的经历与主观感受,促使他们于无意识层次展开自我探索,从而得以辨识并表达自身的情绪需求。
具有治愈能力、能为个人创造安全自由环境从而让其自由表达自己以达缓解紧张、提升自信心与自尊目的且无创的艺术疗法,具有以下特征:1. 表现性:通过非语言交流途径,以视觉形式传达人们感受,且表现形式往往比较直接可信。2. 复原性:表现在艺术创造作为情感发泄渠道,助个人以特有方法抒发深层情感、发泄被压抑情绪、缓解精神紧张,进而推动个人自我认识与精神恢复。3. 包容性:不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或技艺水平如何,每个人均可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体会到被接受与被理解的温暖。
二、艺术疗愈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一些中、小学的美术老师们积极将艺术疗法运用到课堂中,通过绘画、手工、拼贴、色彩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学生自画像、情绪色彩表达、梦想愿景设计等内容,于学生们的情绪调节及学习能力提升大有帮助。但在实际操作时也出现了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存在美术教育课程设计未形成系统性的情况,当前其主要集中于兴趣活动、课外延伸或心理咨询等方面,有着缺乏系统性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的问题。其次在美术教学观念与方式上,部分教师存在对美术教学认识不足以及对其组织与效果评价比较随意的状况,致使美术教学的专业化和有效性受到极大限制。第三,在实际实践方面,存在美育与新课标及教育评估结合不充分情况,致使一些中小学对美育关注度欠佳,学生参与积极性及课程持久性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再者,因家长和社会对其于学校教学中作用认识匮乏,校外教学资源整合与支撑体系亦不完善,这便制约了其长远发展。因此,系统性推动美育课程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这件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跨学科背景下艺术疗愈方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策略
在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艺术治疗方法和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情绪支持。通过这种方式,首先需要老师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并能觉察学生的非言语表露,感知其情绪需求。同时,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通过画、塑、拼贴等多种材料和技术,让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进行探求表达,并联结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其他艺术形式与自然观察、社会实践等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力与创造力。
可由教师设置若干有关主题的疗愈艺术活动,如开展“情绪色彩”,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情绪(如红色代表生气,蓝色代表伤心,黄色代表开心),并且每天以画图或者涂色的方式把心情描绘出来;或者利用课堂教学开展“情绪色彩”的主体讨论课,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语文相关的教学手段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并且跟大家讲述故事背后的心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他们对待事物的情感认同度,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融合生物学科,开展“自然之旅”活动:教师带学生到大自然观察记录看到的内容,树立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可以一边画画一边绘画自己看到的植物、动物、风景;还可以收集树叶、花朵等自然材料进行下一次艺术创作,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自然当中,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环境的美好,在感受这种美好的同时也要明白去珍惜并学会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懂得珍爱生命。艺术疗愈使美术教学丰富化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抒发情感的渠道以及促进学习的过程,这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成长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发展。
在教学生涯中要尊重孩子们之间的不同,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和支撑,在学习能力弱的孩子身上可以充分发挥 1 对 1 或者小组的形式给到他们帮助、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实现创作。并且每月定期开展家长会宣传介绍艺术疗愈理念及方法争取家庭配合与参与打造家校同育的局面。
除传统教学评价外,还需评价学生情感态度、社交交往、认知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要通过观察记录、自我反思、同伴反馈等多种方法,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及时地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才能够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结语
综上所述,把艺术疗愈方法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之中,既能实现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可有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全面发展,且通过跨学科合作与创新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满是爱与创意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祝秀健 .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J]. 第二课堂(D), 2024(4).
[2] 任艺铭 . 围绕艺术疗愈在美术教育中的研究论述 [J]. 艺术大观 ,2019, 000(032):P.1-2.
[3] 赵巧明 , 鲍可诺 , 孔思德 .”艺术疗愈新角色”在儿童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立体手工教学课程设计为例 [J]. 教育进展 , 2023, 13(3):5.DOI:10.12677/AE.2023.133160.
[4] 谢 沁 妍 . 艺 术 治 疗 视 野 下 初 中 美 术 教 学 的 应 用 思 考 [J].2024(4):110-112.
[5] 学科教学美术 . (2023). #i{ 以绘画治疗为主题的初中美术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 (Doctoral dissertation).
[6] 黄冬妹 . 浅谈跨学科幼儿美术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J]. 美术教育研究 , 2013(10):2.DOI:10.3969/j.issn.1674-9286.2013.10.117.
[7] 徐艳花 . 基于 STEM 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J].中国教育学报 , 2025, 8(4).DOI:10.12721/ccn.2025.15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