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特教教师自我提升的策略
陈秀娟
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512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与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早在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就指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1]。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政策扶持等措施的积极作用下,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特殊教育教师(以下简称“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自我提升路上仍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出现,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可靠的新途径与持续学习提升的机会。
一、特教教师自我提升面临的挑战
特教教师的角色是多重、复杂和专业的,他既是特殊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家校共育的推动者,还是推动特殊教育领域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研究者。因而就会对特教教师素养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然而特教教师在自我提升上却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一)专业知识更新滞后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与科技飞速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源源不断地冲击着特教教师的知识储备,让依赖传统学习途径的特教教师在进行知识更新时面临许多阻碍与困难,如培训机会少。在受到时间、地点、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下,由教育部门、学校或专业机构组织的特教教师的专业培训,在培训规模与培训频次上会受影响,因而教师能参与培训的机会是有限的。例如,某偏远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反映,几年才有1 次外出的专业培训。
(二)教学技能提升困境
特殊教育的对象涵盖了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各类特殊学生,有些特殊学生还可能存在多重残疾的情况,个体差异显著,他们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都是独特的。这就要求特教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全面专业的知识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另外,同一学校或康复机构本身就有可能存在缺乏专业知识全面、教学技能过硬的名师引领,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导致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无法得到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和有效指导,从而影响了教学技能的提升。
(三)教育科研能力薄弱
特教教师深谙教育科研对改进教学、推动教育发展重要的作用,但在开展教育科研时却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是缺乏科研方法知识。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发展时间短,各方面远不及普通教育,许多七零八零后的特教教师在师范教育阶段并未接受系统的科研方法培训,而这部分特教教师恰恰是特殊教育学校现在的主流中坚力量。其次是时间和精力不足。特教教师除了承担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外,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照顾特殊学生的生活起居等,日常工作繁重。据了解,某特殊教育学校有约 65% 的特教教师表示,每天下班后已经非常疲惫,根本没有精力再去进行科研工作。
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特教教师自我提升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十几个板块的资源,其中专设了特殊教育板块。这些板块里汇聚了海量的教育专业知识和前沿资讯,为特教教师提供了非常便捷的自我提升的学习路径。
(一)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平台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汇聚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部在今年5 月《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显示,国家智慧平台汇集中小学资源 11 万余条,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1.13 万余门,高等教育优质在线课程 3.1 万门,终身学习课程超 2000 门 [2]。其中“特殊教育”板块七个栏目中,汇集了上千条优质数字资源。如在“特教政策”栏目中,涵盖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发展规划等解读;在“特教师资”栏目中,包括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国家级培训、教学基本功展示和专题课程等内容;而“特教经验”栏目中,则将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工作案例及优秀教学成果集中在这里,给特教教师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案例等。
(二)助力教学技能提升
平台是大量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示范课程的荟萃之地。如“特殊教育”板块的“特教师资”栏目中,有涵盖盲、聋、培智领域的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案例;“特教经验”栏目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工作案例及优秀教学成果;在“微课展示”范例里除了普通教育的微课案例,还有六十几个特殊教育领域的案例;再加上“地方频道”等板块链接的资源等,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资源。
(三)激发教育科研动力
平台搭建了科研成果分享与交流的广阔空间。平台分享分享了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特教教师可通过学习了解他们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的研究方式方法与手段,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从模仿开始尝试教育研究,从而慢慢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另外,平台通讯录还有实时互动交流功能,特教教师可以在其中组建自己的教研群,以互促共研共讨、共同成长,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三、基于平台的特教教师自我提升策略
(一)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3]。平台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特教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需求,在基于自身需求上实现自我提升。
1. 基于自身需求提升理论水平。特教教师全面审视自身,找出自己专业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如刚入职的特教教师,对学科教学、阶段目标等可能不够熟悉、把握不够准确等;就可针对不足通过平台搜索课标解读的相关文章等资源,进行深入的学习。而有一定经验的特教教师,则可能对了解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更感兴趣,区域成果的分享就很适合他。
2. 基于自身需求提升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的关键。特教教师要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基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来确定提升目标。如发现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那么自己的课堂管理方面就可能需要提升。可通过平台搜索课堂管理策略和技巧的经验讲座和文章,如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通过学习理解,再到课堂实践检验,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反复的“实践-- 检视”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3. 基于自身基础提升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特教教师推进特殊教育向前发展的硬实力。特教教师要检视自己的科研基础、能力和发展需求,根据自身需求设定提升目标。科研经验较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与平台的链接,查找到文献检索与综述的方法、科研论文的撰写规范等基础知识;还可以在名师工作室、专家团队工作室里阅读到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情况,学习他们进行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有一定科研经验的教师,对于想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等,可通过深入学习平台上的科研指导课程等资源,提升科研选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并结合实际逐步落地实施、反思凝练,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与能力。
(二)利用平台活动以赛促学
通过“以赛促学”提升职业素养,是平台赋能教师成长的绝佳路径。平台定期会举办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大赛、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等赛事,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能力提升靶向。如“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打磨教学设计、提升信息技术融合能力(微课制作、资源整合)。特教教师在决定参赛后,首先通过平台在赛前系统性学习与能力储备,参与平台联合“双融双创社区”开展的线上培训,学习历届获奖案例、技术规范,为赛事奠定理论基础;并在平台“教师研修”版块学习往届国家级获奖课例(如课程设计思路、互动策略)。再以赛事主题为导向,将平台资源深度融入教学环节,创新教学设计,在实践中转化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教研群组”进行集体研讨备课,获得多元反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影响他人。最后“以赛为镜”建立“参赛- 反思”成长闭环,平台中赛事评审环节通常由学科专家与教育技术专家联合把关,教师可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例如某特校的黄老师,入职不满四年,在得知平台正在开展精品课遴选活动,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活动。在准备过程中,她积极学习了比赛要求,通过平台听专家对课标的分析、观摩展示微课,模仿创作了一个微课作品。虽然作品最终没有冲破校级遴选,但她说从这次的备赛中获益良多。在第二年的校级公开课活动中就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许,说她进步很大。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丰富、免费共享、获取便捷的显著特性,为特教教师应对挑战、实现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在特教教师自我提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教教师牢记教育初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认识并积极利用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能力,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 [N]. 中国青年报 .2013-09-10(第 01 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 [R/OL]. (2025-05-16)[2025-06-16].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5-21/doc-inexhfyr3213996.shtml
[3] 庄周.《庄子》(北京:中华纺织出版社,2014 年版),第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