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思辨性表达的实践研究
杨俊芳
偏关县第二完全小学校 036400
引言
在当今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思辨能力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任务,更肩负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使命。思辨性表达作为思维的外在呈现,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小学语文中高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加强思辨性表达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思辨性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里,思辨性表达是推动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学生面对文本中的复杂情节、多样人物形象时,思辨性表达要求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动机与逻辑关系。例如分析《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决策,学生需思考他如何精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这一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让思维更具深度与广度。思辨性表达与语文的听说读写紧密相连。倾听他人观点时,要快速理解、分析判断;表达自身看法时,需组织清晰逻辑、运用恰当语言。阅读中,学生要思考文本主旨、作者意图;写作时,更要把思考成果有条理地呈现。通过思辨性表达训练,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语文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进步。
2 当前小学语文中高段思辨性表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未能紧跟时代需求,忽视思辨能力培养
在当下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深受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将教学重点单纯放在字词积累、课文背诵和语法讲解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上。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忽略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往往只是逐字逐句地翻译,让学生记住诗词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而不引导学生去思考诗词中蕴含的哲理、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与其他同类诗词的异同。
2.2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与启发性,抑制思辨积极性
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中高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陈旧,缺乏创新性和启发性。课堂上,教师多以讲授法为主,滔滔不绝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则坐在下面被动地听,缺乏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机会。比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通常只是给出作文题目和要求,简单讲解一下写作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头脑风暴。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难以启发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思辨。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全面,弱化思辨导向作用
小学语文中高段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不科学、不全面的问题,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评价。在考试中,题型大多为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语法、课文内容等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很少涉及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辨性表达能力的考查。例如,在阅读理解题中,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唯一的,学生只需要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回答即可,不需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
3 小学语文中高段思辨性表达的实践策略
3.1 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创设多元情境是激发学生思辨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角色扮演
等方式,营造出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
3.2 开展小组讨论,碰撞思辨火花
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和思维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优势互补。在讨论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蔺相如和廉颇,你更欣赏谁?为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3.3 引导质疑探究,培养思辨精神
质疑是思辨的起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提高思辨性表达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教材内容、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观点提出疑问。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某些字词、诗句的含义或表达的情感进行质疑。有的学生可能会问:“《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为什么用得这么好?能不能换成其他字?”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绿”字的精妙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还能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质疑探究中不断成长。
3.4 强化读写结合,提升思辨表达
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阅读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写作则是表达思想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思考方法和表达技巧运用到写作中。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中高段思辨性表达的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思辨性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中高段思辨性表达教学存在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和缺乏教学资源等问题。通过创设思辨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多元评价和整合教学资源等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直观教学探究. 李木玉. 新课程导学,2019(S1)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王玉玫. 学苑教育,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