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李东阳

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  110000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创新性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明确提出“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旨在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重记忆轻思辨”的局限,推动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的深度融合。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思辨性阅读参与率不足 30% ”“学生表达缺乏逻辑性”等问题,制约了核心素养的落地。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为课程改革提供实证参考。

1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其内涵聚焦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强调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适应需求、实现价值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具体而言,它涵盖三大领域、六大素养:文化基础领域包含“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前者要求个体具备人文积淀、审美情趣与人文情怀,后者强调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与勇于探究的精神;自主发展领域涵盖“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前者指向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信息时代学习能力,后者关注身心平衡、自我管理的生命成长质量;社会参与领域则包含“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前者要求个体具备家国情怀、国际理解与社会责任意识,后者强调问题解决、技术应用与劳动创造能力。这六大素养相互交织,既体现个体对自我、自然、社会的认知与行动,又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最终指向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特点

2.1 批判性与建构性的辩证统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以批判性思维为内核,但并非否定性批判,而是通过质疑、分析、推理等过程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例如,在阅读《坐井观天》时,学生不仅需质疑“青蛙为何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更要结合文本细节(如“青蛙从未跳出过井”)和现实经验(如观察视角对认知的影响),分析其观点的局限性。

2.2 文本解读与现实联结的双向互动

思辨性阅读强调文本与现实的深度对话,要求学生从“理解文本”走向“运用文本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需通过分析文本中“地球资源有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等论据,理解“保护地球”的紧迫性;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减少塑料使用”“怎样参与垃圾分类”等具体行动。这种联结不仅深化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更促使学生将“责任担当”素养转化为实际行动。

2.3 个体思考与群体协作的共生共进

思辨性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同时强调通过协作交流完善思维。例如,在共读《将相和》时,学生可能对“蔺相如是否该避让廉颇”产生分歧:部分学生认为“避让是懦弱”,另一些则认为“避让是顾全大局”。教师可组织小组辩论,要求每组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如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言论),并结合历史背景(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战略需求)展开论证。

3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构建

3.1 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促进知识迁移与素养落地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需打破“知识本位”的局限,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单元中,教师可设计“校园垃圾分类调查”项目:学生需分组设计问卷、收集数据、绘制图表,并基于分析结果向学校提出改进建议。

3.2 以问题链为驱动,深化批判性思维与高阶认知

核心素养的培养依赖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而结构化的问题链是激发深度学习的关键。例如,在初中语文《故乡》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递进式问题:“闰土前后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如果闰土有机会接受教育,他的命运会改变吗?”“我们今天该如何避免‘闰土式’的困境?”这些问题从文本理解延伸到社会批判,再到现实反思,形成“描述—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阶梯。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需调用已有知识(如历史背景、文学理论),通过比较、推理、质疑等思维活动,构建个性化理解。

3.3 以跨学科整合为路径,构建综合化知识网络

核心素养强调知识的整合性与应用性,跨学科教学成为必然选择。例如,在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单元中,教师可联合美术、语文学科设计“植物观察日记”项目:学生需用科学方法记录植物生长数据(如光照、水分对发芽率的影响),用美术技能绘制生长过程图,用文字描述观察感受并撰写科普小论文。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生物知识,还融合了艺术表达、信息整理与写作能力,形成了“科学 + 人文 + 技术”的复合型思维。

3.4 以多元评价为支撑,实现素养发展的动态追踪

核心素养的评价需超越纸笔测试,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例如,在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的影响”单元中,教师可采用“档案袋评价”:学生需收集工业革命前后的对比图片、撰写小论文、参与模拟辩论(如“工业革命是进步还是灾难”),并将所有成果整理成个人档案。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通过优化文本选择、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与评价机制,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复”得其法,“述”出新意——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策略的探索与思考.赵春燕 ; 孙晓敏 . 教育界 ,2024(32)

[2] 探寻策略 , 提高小古文教学实效 . 赵逸静 . 小学阅读指南 ( 高年级版 ),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