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耿力津
河北省石家庄市华源实验学校 050000
前言
在初中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分析和逻辑思考能力。所以,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应该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己任。这在目前的教育和教学中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一、“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双减”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更深层次的互动。以前的数学课,都是采用填鸭式的,老师是课堂上最重要的角色,在课堂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课程讲解以教材为主,不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就会受到影响,只能被动地接收数学知识,师生之间也无法很好地交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将会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优化教学设计,通过与学生的深度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对实现教学目的起到了积极作用。“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在教学设计阶段,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老师们还会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实际的教学活动强调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的现实困境
1、在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不能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老师们仅仅注重于低层次的目标,即所学的知识与技巧,而没有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即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其他的一些教学目标则是空洞的,与现实脱节,缺乏可操作性,以目的为目的。
2、部分课程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在课程内容上要注意教和学两方面的关系。但是,许多老师在设计内容时,往往预先设定相对固定的内容,便于老师自己怎么教,而没有考虑到学生要按照怎么学的内容设计相对开放、灵活的内容。虽然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但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学习技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3、过程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但是,在教学设计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不充分,以成绩为中心;二是缺乏层次感,表现为情景分离、知识过载、作业过多;三是缺乏科学性,表现为违背学习规律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削弱学习动力。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中,不仅需要减轻学生在学校上学期间的作业负担,还需要减轻学生来自校外补习的压力。既要落实“双减”政策,还要切实提质增效。教学设计在课程改革中有很多缺失,作为一位数学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还要在教学设计上取得突破,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提高。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观念不断深化,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注重因材施教。在传授新的数学概念时,老师要注重对初中生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各种事物的共性进行归纳,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就拿平行线定理来说,这里面涉及的知识太多了,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灵感。
2、注重课程安排,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之前要精心准备,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其次,在课堂上更多地运用探索性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他们在讨论中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三,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率,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后的训练,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在实践中,以学生为主,师生相融,达到多元的课堂形式,使各种数学教学活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能使学生在问题中主动地进行思维,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在数学课上,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热情,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同时也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主动的学习,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其进行思考。
3、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提高教育的生命力
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它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它不可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从生活中去,由课本到现实,去发掘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当一个人体会到了数学的可贵之后,他就会有了一种想要去学的冲动和渴望。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数学的基本原理,就必须从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体验入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从而提高课堂上的兴趣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学习“合并同类项”内容时,用生活案例导入:2 个笔记本 +3 个笔记本 =5 个笔记本;4 支铅笔 +1 支铅笔 =5 支铅笔;让学生观察猜测 2y-3y+1- 6y= ? 2ab+5ab=? 然后我们介绍合并同类项的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比如题目 4y+2b-5a+3b-2y-a+3y ,包括乘法分配律、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等。之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结语
总之,在“双减”大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应注重教学手段的优化。在实践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让同学们爱上数学课,注重教学流程的设计,提高教学质量,设计探究解疑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选择课外作业,提升学生知识巩固等方法,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数学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木勇 .“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J]. 中学数学,2022(02):91-93.
[2] 马淑丽 .“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 [J]. 新课程,20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