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研究
韩文革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周庄中学 0541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互动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首先概述了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课堂互动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联,详细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包括创设情境、引导合作、鼓励质疑、应用技术和评价反馈等方面。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尤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涵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还包括了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保障学生在未来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追求。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分析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现如今,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地接触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情境的设计应当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和解决的必要性。一个有效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 [1]。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并借助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借助情境的有效创设,教师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的培养。
2. 引导合作,促进学生交流与分享
众所周知,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借助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借助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具备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社会成员。整体来看,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例如,针对《时、分、秒》这一课程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的基本概念,并借助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时间换算的规则,例如 1 小时等于 60分钟,1 分钟等于60 秒。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小组合作任务,例如计算从8:45到9:30 之间经过了多少分钟,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进行时间换算,有的负责核对答案,还有的负责展示解题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分工中加深对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还可以通过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从而接触到不同的计算策略。最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展示学生的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小组的计算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时、分、秒的应用。同时,此类合作学习方式还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借助讨论和探究来解答此类问题。质疑不仅是对知识的挑战,更是对思维的深度考验。借助质疑,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数学问题,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质疑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行为,而不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在此类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疑问,并借助讨论和辩论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质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借助质疑和探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在知识社会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4.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互动模式
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丰富和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交互式白板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等工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可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可以利用此类技术工具设计互动性强的数学活动,如在线测验、即时反馈、虚拟实验等,此类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鉴于此,课堂互动模式得到了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进而推动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课程时,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更加直观、生动。在介绍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例如利用交互式白板展示 1.2 乘以 0.5 的过程。基于动态演示,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小数相乘时位数的变化,以及如何在结果中正确定位小数点。此后,教师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几道类似的题目,如 0.75 乘以 0.4,1.25 乘以 0.3 等,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借助即时反馈系统立即查看答案。此类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小数乘法的理解,还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虚拟实验工具也可以用于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例如借助模拟情境让学生用小数乘法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通过此类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不仅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5. 评价反馈,提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基于及时的评价,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评价不仅限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估,还包括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反馈。教师应当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保障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计划。通过此类反思和调整,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而在不断进步中提升核心素养。评价反馈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更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的重要途径,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结束语
基于本研究的深入分析,逐渐发现,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类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交流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创新的课堂互动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丽霞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 [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 2021, 000(004):P.46-47.
[2] 胡志新.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 2023(39).
[3] 于可霞 . 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 2023(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