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下小学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创新策略
高平
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中心小学校 130400
引言:
在信息化与智能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小学思政教育作为价值观培养的关键环节,亟需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模式,以增强时代感与实效性。人工智能的引入不仅能够拓展教学资源的广度,还能提升课堂互动的深度,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通过学科融合的路径,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相互渗透,形成多维度的育人格局,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一、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人工智能的兴起不仅推动了社会结构与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也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学思政教育作为价值观培养的起点,在传统模式中常面临内容抽象、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AI 的介入,使思政教育突破了固有的课堂局限,通过数据驱动与智能算法实现了个性化与动态化的教学方式。依托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与情感特征,精准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样的转变,不仅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还让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做到寓价值引领于知识建构之中。
在教育路径的拓展上,人工智能为思政与学科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多模态分析,教师能够将思政内容有机嵌入语文阅读、数学建模、科学探究等学科之中,实现跨学科知识与价值教育的联动。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 AI 文本分析工具,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文进行关键词提取和思想内涵可视化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责任”“奉献”等核心价值,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学习中践行社会责任。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则可以借助 AI 虚拟实验平台,模拟节能环保小实验,如“垃圾分类对环境的影响”或“绿色能源的利用”,让学生在探索科学规律的同时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AI 技术的介入不仅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让价值教育从“附加”走向“融合”,推动了思政教育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小学思政教育不仅在方法上更加灵活,还在育人价值上体现出系统化与长效性。智能分析工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轨迹与价值观倾向进行长期追踪,从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形成持续优化的动态机制。同时,AI 还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维度,通过学习数据的综合研判,不再仅仅依赖单一的考试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发展与价值引导的效果。
二、学科融合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科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只有真正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持续而深远的育人作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可行的操作路径与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知识图谱和大数据分析,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可以与思政元素建立逻辑关联,帮助教师在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中有机嵌入价值引导。例如,语文课堂的经典阅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能在 AI 的辅助下凸显其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精神;数学课堂的实际应用题则能够与社会公平、资源分配等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逻辑思维训练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
在具体实践层面,人工智能推动了多样化的课堂创新。借助虚拟现实与智能交互平台,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场景中理解抽象的思想政治内容,使思政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例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模拟历史场景中体验民族团结与社会责任,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同时,AI 智能分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追踪,为教师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同步优化。
更为重要的是,AI 赋能下的学科融合为思政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智能平台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构建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体系,使学生在完成综合任务的过程中自然接受价值引导。例如,在科学与劳动教育结合的项目中,AI 可以帮助学生设计环保实验或社区服务方案,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责任意识与社会贡献;在艺术教育中,AI 推荐的多模态素材则能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表达爱国情怀和审美追求。
三、AI 驱动下小学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小学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将进入更加系统化与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未来,智能算法和学习分析工具将为教育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对学生学习轨迹与价值倾向的长期追踪,实现思政教育的个性化推送与动态优化。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帮助教师从繁杂的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聚焦于价值引领与思维培养,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科学利用。在这种模式下,思政教育不再依赖于固定教材和单一课堂,而是与日常学习全过程深度融合,真正形成“无处不在”的价值引导。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多模态与跨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能够打通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维数据通道,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历史与科学的跨学科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AI 生成的情境化场景体验历史事件,还能结合科学探究反思社会发展与责任担当。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价值表达,使思政教育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更具感染力与渗透力。
展望未来,AI 驱动的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智能化教育将不断推动价值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深度统一,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另一方面,如何平衡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避免教育过度依赖算法与数据,也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只有在技术合理应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教育理念更新的共同作用下,AI 赋能的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结语:
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为小学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可能与发展契机。通过精准化的资源推送、多模态的学习体验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价值引领与知识建构实现了有机统一。未来,AI 不仅能够推动课堂方式的革新,更将在教育理念与育人模式上发挥长远影响。唯有在技术创新与教育智慧的共同驱动下,才能确保小学思政教育真正走向系统化、智能化与人本化,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学红 . 多措并举赋能小学思政教育 [J]. 宁夏教育 ,2025,(03):11-12.
[2] 王 伟 君 . 党 史 教 育 赋 能 小 学 课 程 思 政 教 学 [J]. 新 班 主任 ,2024,(36):39-40.
[3] 张 伟 良 . 小 学 思 政 教 育 数 字 化 赋 能 探 究 [J]. 小 学 教 学 研究 ,2024,(08):15-16.
长春市教育学会" 十四五" 科研 规划 课题,《AI 赋能下小学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创新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为 CJKG 2025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