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深度融合研究
杨永明
福建省永安市第四中学 36600
引言
在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正面临深刻变革。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式亟需突破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与实践。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强调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注重探究活动和应用拓展,这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与融合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呈现、交互性强、资源丰富和数据化管理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数学学习中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和应用性不足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技术使用流于形式、教学与技术脱节等问题,制约了深度融合效果。因此,研究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融合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因缺乏直观感受而产生理解障碍。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强调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难以充分呈现复杂的情境和探究过程。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利用动态几何软件呈现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能够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把握抽象概念;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同时,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对课堂效率和质量的要求更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推动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技术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应注重与教材内容的契合,服务于知识建构与素养培养。首先,在几何教学中,可以通过动态几何软件如GeoGebra 演示图形的性质与变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规律,培养直观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其次,在代数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代数式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应用价值。再次,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可以借助数据处理软件与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提升统计意识与建模能力。此外,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即时反馈和在线测评,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应遵循“以学科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避免形式化,确保其真正服务于数学教学目标。
三、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内容的融合案例分析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黑板板书与静态图形讲解,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直观的空间观念。通过引入动态几何软件,教师可以实时演示点在坐标平面上的移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坐标的意义与规律,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探索点的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代数系统演示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参数变化对图像的影响,促进抽象理解与应用能力提升。在“概率初步”单元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虚拟实验,例如投掷硬币和掷骰子,学生通过多次实验数据的积累直观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四、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融合的效果与问题
通过在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展现出显著的积极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动态演示与交互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其次,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信息技术提供的直观材料和数据支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抽象概括与逻辑推理。同时,课堂效率提高,教师通过即时反馈与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然而,也必须看到当前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五、优化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融合的路径
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的深度融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使其能够科学地将技术融入教学。其次,完善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保障课堂的技术条件,为融合教学创造良好环境。第三,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需求,科学规划技术应用环节,确保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知识建构与素养提升。第四,探索个性化学习路径,利用学习平台和大数据分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差异化学习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结论
信息技术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的深度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然而,融合过程中仍存在教师信息素养不足、资源条件限制和课堂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未来,应从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教学设计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注重融合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技术的交互性与拓展性,打造更加高效、开放与智慧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爱平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指导实践——以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例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22):54-56.
[2] 杨欣 . 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5,(14):163-165.
[3] 王慧 . 初中数学课堂融合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J]. 学苑教育 ,2025,(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