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困境与策略
程婷婷
江苏省昆山市金澄幼儿园东澳分园 215300
一、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特殊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特殊需要幼儿和普通儿童在生理、心理和智力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现实来看,教师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接纳程度不高,他们对于特殊需要幼儿入园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同类型幼儿园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接纳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也导致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困难的现状。
二、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的困境
(一)特殊需要幼儿的社会困境
特殊教育是一种以帮助特殊需要儿童为目标,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特殊教育中,幼儿园作为特殊教育机构向特殊幼儿提供教育训练的主要场所,对特殊幼儿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场所。然而,我国特殊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幼儿园尚未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普通幼儿园缺乏接收特殊幼儿入园的条件。特殊幼儿入学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二)特殊需要幼儿的学校困境
学校是特殊需要幼儿的主要教育场所,也是其唯一的学习场所。然而,特殊需要幼儿在学校中所面临的困境不仅限于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首先,特殊需要幼儿因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正常儿童而言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他们在课堂上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与教师、同学互动,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完成学习任务。其次,由于特殊需要幼儿对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了解,加上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差异或能力不足等原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困难,因此导致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差。
(三)家长对融合教育观念的偏差
特殊需要儿童家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家长对儿童康复训练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家长对特殊教育缺乏了解,不能从专业角度给予支持,只能依赖于老师;家长对儿童康复训练的认识不清,不了解儿童康复训练的规律,对儿童康复训练的期望过高,而实际中却往往难以达到,导致家长产生焦虑情绪;家长对儿童教育方式不当或过于严厉,不能很好地照顾儿童,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恐惧情绪。此外,还有一些特殊需要幼儿因其特殊的身体状况导致他们无法像其他普通儿童那样参与集体活动,也会影响他们进入普通幼儿园。
(四)教师融合教育专业素质的不足
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特殊需要幼儿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行为障碍等。目前,对于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落后;教师不能对特殊需要幼儿进行正确的评估;教师不能很好地应对和处理特殊需要幼儿的问题;教师不能满足特殊需要幼儿家长对教育的需求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后的发展,成为了他们进入普通幼儿园后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的解决方案
(一)特殊需要幼儿社会困境解决方案
特殊教育在我国是一项新的事业,由于特殊需要幼儿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特殊需要幼儿教育资源中心,也没有专门研究特殊教育的机构或组织,一般将特殊需要幼儿教育简单地视为特殊教育的一个分支。因此,提高特殊需要幼儿群体的关注度是解决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问题的重要前提。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和幼儿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宣传特殊需要幼儿的相关政策及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特殊需要幼儿群体的关注,让特殊需要幼儿家长和孩子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使他们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让社会各界都知道特殊需要幼儿是值得关心和帮助的。而且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在特殊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残疾学生在幼儿园就读方面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在接受普通教育时享受公平待遇。
(二)优化学校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模式
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是对他们的身体、心理、认知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但由于特殊需要幼儿在身心发育上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特殊需要幼儿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学方案,让特殊需要幼儿能更好地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为特殊需要幼儿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另外,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特殊需要幼儿的关注和认识程度,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对特殊需要幼儿的社会支持中。
(三)优化家长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其能否顺利进入幼儿园的重要因素,是影响特殊需要幼儿的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化家长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孩子个体差异,不能只关注特殊需要幼儿身体或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而忽视其能力和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家长要对特殊需要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如果在幼儿早期发现其有发展性障碍,家长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安排孩子参加一些特别活动或兴趣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如果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条件,则能帮助特殊需要幼儿获得更好发展。
(四)提高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机会。首先,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幼儿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其次,开展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建议通过政府聘请优秀的特殊教育专家到幼儿园开展免费培训。再次,幼儿教师应主动参加在职培训。通过参加专门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参加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在职培训等方式进行专业提升。不仅如此,幼儿园方面还要建立科学的融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特殊需要幼儿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四、总结
我国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面临着入园机会少、教学环境难以适应、课程教学难以实施等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和幼儿园共同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所以要实现特殊需要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特殊需要幼儿合理入园这一目标。才能实实切切的去达到缓解特殊需要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生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影 , 雷江华 . 我国特殊需要学生转衔研究综述 [J]. 现代特殊教育 ,2017(06):30-37.
[2] 时松 , 凌晓俊 . 蒙台梭利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13(05):99-102.
[3] 颜小梅 .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J]. 幸福家庭 ,202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