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赵圆圆
沧州市实验小学 河北省沧州市 061000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良好的口语表达与倾听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还能提升其社会交往与思维表达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课堂仍停留在单向灌输,忽视了交际能力的系统培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互动情境、激发表达兴趣,已成为亟待探讨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在这一时期思维活跃、模仿力强,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接受度较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还能促进其思维品质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同步提升。这一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自如地运用语言解决问题。
首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其中“说”的训练尤为重要。若课堂过于重视读写,忽视口语交际,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性就会受到影响。通过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表达思想、交流感受,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育人目标。
其次,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与思维相辅相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思维整理与创新的过程。学生在交际中需要倾听、理解、回应,这一过程能够不断激活他们的思维潜能,培养逻辑推理、分析判断与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越早建立这种思维训练的途径,就越有助于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长远发展。
再次,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中,语言交际能力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沟通水平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通过课堂中有意识的交际训练,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倾听习惯和文明用语的素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校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为将来进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最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许多小学生由于缺乏表达训练而在课堂交流中表现胆怯,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认同感。教师若能注重口语交际的指导与鼓励,帮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就能逐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其在语文学习乃至综合素养发展上受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语言发展、思维成长、社会适应和个性健全的重要途径。这一培养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值得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充分重视。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的困境与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实际课堂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境与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削弱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整体发展。深入分析这些不足,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探索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课堂教学目标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仍然将重点放在识字、阅读与写作训练上,而对口语交际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尽管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实际操作中,口语交际往往被当作辅助环节而非核心内容。这种偏重导致学生在读写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明显欠缺,语言综合能力发展失衡。
其次,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当前不少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停留在表面化、程式化的层面,例如简单的对话模仿、课文复述等,缺乏真实的情境与多样化的任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缺少主动思考与灵活运用的机会,表达往往僵化,缺乏个性与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对口语交际活动的兴趣逐渐下降,课堂氛围难以真正活跃。
再次,教师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有待改进。部分教师在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时,仍采用灌输式或单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往往拘泥于固定答案,缺少自由表达与开放讨论。此外,课堂评价往往侧重于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思维质量、情感交流与合作意识。这种片面化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交际能力。
另外,学生个体差异带来新的挑战。在同一课堂中,部分学生性格开朗、表达积极,而另一些学生则内向羞怯,缺乏勇气在众人面前开口。教师若未能针对这些差异提供分层指导,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滞后,甚至出现越发不愿意表达的情况。这种不平衡不仅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也限制了个体语言能力的提升。
最后,课堂时间与教学资源的限制也是一大困境。由于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课时有限,教师常常不得不将更多时间分配给阅读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教学难以获得充足的空间。同时,缺乏合适的教材配套与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也使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活动时受到制约,导致教学内容较为单调,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
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在目标定位、教学形式、评价机制、个体差异处理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这些困境的存在提醒教学工作者,需要在理念、方法与实践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价值。
三、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课堂组织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首先,应注重创设真实语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校园活动或社会情境,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与表达,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与表达欲望,增强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倡导合作学习与探究交流。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情境表演等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倾听、思考与回应,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与包容,逐渐形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思维品质。
此外,教师应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关注语言的规范与流畅性,更要重视学生在交际中的思维深度、情感投入和互动效果。通过过程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我反思能力。
最后,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分层指导。对表达积极的学生,应引导其语言更具逻辑性和深度;而对性格内向或表达胆怯的学生,则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机会,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心理障碍。通过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全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提升。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其必要性,可以看到口语交际对思维提升、社会适应和自信心养成都具有深远意义;从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目标偏差、形式单一和评价片面等不足,亟需改进。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真实语境,倡导合作探究,优化评价方式,并注重个体差异的引导。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德海 .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6):146-148.
[2] 王宝珍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J]. 家长 ,2025(01):133-135.
[3] 李玉梅 . 让学生说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17):52-54.
作者简介:
赵圆圆,1983.09,女,汉族,河北沧州,学历本科 ,职称小学教师二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