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化学储能与机械储能技术的性能对比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

朱越纪 陈熊 张云飞

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检修试验分公司  562400

0 引言

国内外对储能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没有涉及到电化学储能与机械储能技术的全面性能对比。本文将从电化学储能与机械储能技术的性能对比方面建立综合分析体系。基于能量密度、响应速度、寿命和环境友好性等关键指标,对比分析针对智能电网的应用场景,对两种储能技术体系进行分析。

1 新型储能分类

新型储能储电有三大技术路径分别是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其中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应用更为广泛。相较于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等优势,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优势逐渐凸显 [1]。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289.2GW,年增长率 21.9% 。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降幅较大,首次低于 70% ,与 2022 年同期相比下降 12.3 个百分点。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91.3GW,是 2022 年同期的近两倍。其中,锂离子电池继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 100% 。

2 电化学储能技术及其性能特点

2.1 原理及分类

电化学储能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储存电能的技术。电化学储能系统能量密度较高,响应速度适中,适用范围广,且更易于量产、安装和运维,规模推广潜力优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电容器储能、燃料电池储能。其中,电池储能和电容器储能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电化学储能技术。

2022 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中, 97% 为电化学储能 ( 其中锂离子电池占94.4%)[2]。随着产业链成熟、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

2.2 性能特点

电化学储能技术能量密度较高,可以有效减少储能设备的体积和重量;响应速度快,能够实现快速充放电,适合于电网调频、调峰等应用;寿命较长,电池储能和电容器储能的循环寿命相对较长,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部分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 [3]。

目前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成为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技术方向,而铅酸电池则相对较低。锂离子电池、钒电池等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而铅酸电池则相对较低。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具有较快的充放电速率。另外,不同类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成本差异较大,如铅酸电池成本较低,但循环寿命短;锂离子电池成本相对较高,但性能优越。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而锂离子电池在特定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机械储能技术及其性能特点

3.1 原理及分类

机械储能技术是通过机械能的转换和存储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的一种储能方式。它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将能量存储在机械系统中,待需要时再将机械能转换回电能。这种能量转换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且不存在化学反应,因此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可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飞轮储能、弹簧储能、气压储能等。

3.2 性能特性

机械储能技术的能量较低。压缩空气储能的能量密度受限于存储介质的特性,飞轮储能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 [4],但仍然低于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的循环寿命可达 20 年以上,飞轮储能的循环寿命也可达到 10 年以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充电、放电需数小时,飞轮储能系统的充放电速率非常快,可以在秒到分钟级别完成。由于飞轮的转动惯量较小,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高速旋转,因此适合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场景。压缩空气储能的初始投资成本也较高,需要建设储气设施、压缩机和膨胀机等 [5]。飞轮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且运行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机械储能技术的可靠性较高,故障率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且机械储能技术具有较高的环境友好性,不存在有害物质的排放,飞轮储能的电磁辐射较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4 电化学储能与机械储能技术的对比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能量密度普遍高于机械储能技术。在能量密度方面,电池储能和电容器储能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减少储能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且电化学储能的响应速度普遍快于机械储能技术。

机械储能技术的寿命普遍高于电化学储能储能技术。电池储能和电容器储能的循环寿命相对较短,一般在 5000-10000 次左右,但部分电化学储能技术如液流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机械储能的循环寿命较长,如压缩空气储能的循环寿命可达到20 年以上,飞轮储能也可达到10 年以上。

电化学储能的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行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相对较低,但电池的更换和回收处理成本较高。机械储能的初始投资和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但寿命周期内的总成本可能低于电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成本通常会随着规模的增加而降低,可以享受规模经济的优势。机械储能系统的成本也受规模效应的影响,但程度可能不如电化学储能。

5 电化学储能与机械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5.1 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前景

电化学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可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变化提供调频服务,根据电力需求实时调整充放电策略,实现负荷平衡,储存过剩的新能源电力,缓解弃风弃光问题应用于微电网,提高电网可靠性。

5.2 机械储能技术应用前景

机械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可储存低谷时段的电力,高峰时段释放,实现调峰填谷,储存过剩的新能源电力,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提供紧急备用电源,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机械储能系统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有助于实现电网的优化调度[6]。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电化学储能与机械储能技术的原理、性能、成本及应用场景,指出两种储能技术在不同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应根据具体的储能需求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技术的特点,合理选择和部署储能系统,以实现最优化的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可欣,马速良,马壮 . 储能技术发展态势及政策环境分析 [J]. 分布式能源,2021,6(06):45-52.DOI:10.16513/j.2096-2185.DE.2106602.

[2] 孟明,薛宛辰 . 综合能源系统环境下储能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J]. 电力科学与工程,2020,36(06):1-9.

[3] 庞凯歌,牛哲荟,董燕飞,等 . 储能电池组充放电电压特性研究[J]. 河 南 科 技,2023,42(14):87-90.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3.14.017. 薛金花,叶季蕾,汪春,等 .

[4]飞轮储能在区域电网中的调频应用及经济性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29(12):113-118.

[5] 刘笑驰,梅生伟,丁若晨,等 . 压缩空气储能工程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展望 [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23,43(10):38-47+102.DOI:10.16081/j.epae.202309005.

[6] 方伟中. 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J]. 科学技术创新,2017,(3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