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现代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作者

唐琼芳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

引言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现代农业创新则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汶川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地理和文化特色的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现代农业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汶川如何通过现代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仅对当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农业创新的内涵

现代农业创新涵盖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个方面。技术创新包括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管理创新涉及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市场营销模式等的创新;制度创新则包括土地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的改革与完善。

(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要求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三)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现代农业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管理创新可以优化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制度创新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激发农业发展的活力。

二、汶川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一)汶川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汶川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以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在技术应用方面,推广了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技术;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二)面临的挑战

然而,汶川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自然条件限制,汶川地处山区,耕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端农业科技人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三是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附加值不高;四是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以现代农业创新助力汶川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汶川县某水果种植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水果种植技术,如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使水果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果园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创新,该合作社的水果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到了国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汶川某农业企业推行“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司统一提供优质种苗、投入品及全程技术培训,派驻农技专员驻点指导,确保生产标准化;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实施规范化种植,建立田间管理台账,实现生产过程可追溯;农户严格按照绿色生产规程进行种植与管护,经检测合格后由企业保底收购。同时,企业自建现代化加工车间,配备自动化清洗、分级、包装生产线,并依托电商平台与商超渠道拓展市场,实现从田间到货架的全链条管控。该模式显著提升了生产集约化与市场化水平,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超 1.2 万元,形成了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

(三)制度创新案例分析

汶川县政府出台土地流转补贴、农业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连片流转 50 亩以上主体给予每亩 300 元补助,对引进智能灌溉系统、生态循环模式的企业给予设备投入 40% 的财政奖补。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一对一”指导,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整合与技术升级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协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四、以现代农业创新助力汶川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设立区域性农业科创中心,搭建智能温室与数字化试验田,集成遥感监测、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科研数据实时回传。组织专家团队驻点攻关高山果蔬品种改良与生态栽培技术,联合川农大、省农科院建立技术转化中试基地,定期开展田间观摩与技术路演,推动良种、良法精准落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订单开展规模化、精细化种植。在产地初加工中心配备智能分选与净菜处理设备,实现果蔬分级、包装一体化。推进果品冷链物流与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开发冻干、果汁、果醋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协同发展。

(三)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集仓储、分拣、冷链运输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配备温控保鲜设施,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冷链覆盖。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订单农业等新模式精准对接消费市场,定期组织特色农产品参加国内外展销会,提升品牌曝光度与市场渗透率。

(四)加强人才培养

依托田间学校与数字培训平台,开展分层分类的精准技能培训,组织农民参与智能灌溉、生态种养等实操实训;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孵化、技术对接与融资支持,激发其投身智慧农业、电商营销等新兴业态的内生动力。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现代农业创新对汶川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有效解决汶川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展望

未来,汶川应继续加大现代农业创新的力度,不断探索新的创新模式和方法。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易城 . 以现代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J]. 棉花学报 ,2024,36(04):354.

[2] 朱景丽 , 张现芹 . 现代农业创新增长能力测度与评价——以山东省为例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3,(01):28-31.

[3] 李琴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对策探析 [J]. 山西农经 ,2021,(2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