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哲学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探析
吝成旺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056000
一、绪论
文化是民族之灵魂,是一个国家之所以独一无二的精神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义理深邃。简单归纳,有三大文化学派,即儒文化学派,道文化学派和释文化学派。儒家、道家、释家三家文化体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多元文化融合典型范例。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科学,是人类进行世界研究的基本学科和途径。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意为人的主观情感,象为物的客观形象,而意象则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特殊的情感活动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象,也可理解为在感知觉的前提下形成的体现在记忆和思维活动上的感性形象。大自然中各类植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绝无仅有的生命支撑和生态保护,与此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识别、选择和利用各类植物,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以植物为重要载体之一的社会生活方式。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的哲学意象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特征和生存智慧,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解析传统文化中植物哲学意象的基本内涵,丰富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儒家文化中植物的哲学意象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坚定的竹
竹,禾本科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质,中间稍空,有节且多而密;竹叶呈狭披针形,叶面深绿色;竹子花像稻穗,主色为黄色;花期一般是5 月,果期10 月,秆绿色有光泽。竹为生活中常见植物,深受人喜爱,有着诸多美誉,例如与梅、松合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合称为“四君子”,因此被赋予了许多美好品质。竹在生长前期阶段长速极为缓慢,四年左右时间仅仅向上生长约 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约 30cm 的速度快速生长,只用了近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 15 米左右。其实,在前四年里,竹的根部在地下发疯似地生长,最长的根系可以延展至数百米外。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竹可以轻而易举汲取生长所需营养和水分,为日后拔节生长打下坚实基础。前述表明,竹在生命前几年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断韬光养晦,最终直插云霄,从而有所作为。竹的这种生长习性,蕴含了儒家所强调的坚定不移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激励着人们为了理想而坚守本心,厚积薄发。
(二)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得出蓬蒿--- 自强的松
松,松属植物统称 ,一般特点为树叶状如细针,防止水分被大量蒸发。松树可生长在多种不同土壤中,它可以耐受 -60℃的低温或 50℃的高温,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并且喜好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只要有阳光、空气、水分,多种恶劣环境,它都能顽强生存,茁壮生长。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寒冬之季,万木凋敝,松仍郁郁葱葱,生意盎然。在松身上闪烁着中国儒家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和永不放弃的坚贞气节,是君子风骨的寄托,是理想人格的雕像。
(三)谦逊明然得,滋章道理疏--- 谦虚的高粱
高粱,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秆较粗壮,直立,高3-5 米,横径2-5 厘米,基部节上具支撑根。通过休眠的高粱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出苗。拔节期间,地上节间迅速伸长,近地表茎基部变圆可触摸到节。抽穗开花时期,花序自上而下陆续开花,高粱的生殖生长仍旺盛进行。到了灌浆成熟期,种脐出现黑层,干物质积累终止时,达生理成熟。此时高粱高度达到2-3 米,成熟饱满的高粱穗谦逊地垂向大地,扬散着穗子弓弯着腰。真正博学者的成长过程,就如同高粱生长过程:高粱穗空瘪时,杆生长迅速,高粱穗高昂,当高粱穗成熟饱满时,便开始谦逊,垂下穗芒。这深深印证了儒家推崇的谦敬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儒家之礼的内在精神。
(四)挺拔千年依铮骨,寿终卧木变蛟龙--- 不屈的胡杨
胡杨为杨柳科杨属植物,树高15-30 米,主要分布在干旱、极干旱荒漠区,耐干旱、盐碱,抗风沙,对荒漠环境有极强适应性。胡杨根系繁长交复,通常可直入地表以下4米,多则7-8米,从而不断汲取地下水分以维持生长发育。为适应极特殊的干旱环境,其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细而狭长,而树龄较大的老枝条上的叶片却圆润饱满。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这是西北边疆地区人民对胡杨的崇高礼赞,在生命与荒芜斗争的前沿,总能看到胡杨屹立于此。胡杨这种面对逆境和险境的不屈不挠形象,是儒家所提倡的宁死不屈的抗争精神的直接自然体现,同时也鼓舞着亿万前进者激流勇进,顽强生存。
(五)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无私的玉米胚胎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蜀黍族玉蜀黍属玉米种,一年生高大草本。一项研究发现每个施肥后的玉米种子都包含两个“孪生兄妹”:一个胚胎和一个与之对应的称之为胚乳的组织,胚乳会在种子成长时为胚胎提供营养。实验人员进行一组对比试验,首先挑选来自相同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种子,记录下这些种子中胚胎和胚乳的增长与行为方式,之后,又挑选了来自基因不同的双亲所孕育出的种子,同样记录下胚胎和胚乳的增长与行为方式,最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拥有相同双亲的胚胎和胚乳在其种子中,比拥有相同雌性母体不同雄性个体的胚胎和胚乳,其重量要大许多。拥有不同雄性个体的胚乳,其胚胎也不会有较多营养成分,亦没有较大合作性。这表明当资源有限时,玉米胚胎会优先抑制劣等后代的营养成分,从而保持主体的生长,表现出玉米胚胎的“奉献主义”精神,这是儒家文化中体现出的民族生存与延续发展的哲学,值得传承与借鉴。
(六)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合作的豆与根瘤
大豆,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具有其他农作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大豆具有固定氮素的根瘤菌,所以大豆具有耐瘠薄的能力。土壤中存活着多种根瘤菌,这种菌和大豆遇到之后会产生一种的“跨界合作”。随着大豆生根发芽,它的根系会分泌特殊物质并发出分子信号,生活在土壤里的根瘤菌在感知到这些信号后,会进入到大豆根部形成根瘤。进入根瘤的根瘤菌会在这里将土壤中的氮气变成氮肥,从而促进大豆生长,同时也维持了自身生长。大豆和根瘤菌合则共荣,分则俱损,这种模式体现了孔子所提倡的“德不孤,必有邻”的合作思想,是大自然赋予植物的独到生存智慧。
三、道家文化中植物的哲学意象
一)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计谋--- 随缘生长的绿
绿萝是天南星科麒麟叶属藤本植物,又名黄金葛、魔鬼藤、黄金藤等。绿萝对生长环境要求低,水养土养均可生存,它生命力顽强,即使身体惨遭毁坏,只要它的根部汲取到水,它就重新长出一株,正因有如此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顽强生命力,所以又有“生命之花”的美称。绿萝的这种随时适应多边生存环境的生态习性深刻表现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无为思想,彰显了绿萝随天性而动的生存法则。
(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蓄势待发的楠木
楠木为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最高可达 30 余米,胸径可达 1 米,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楠木“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古人多用楠木作棺木或牌匾。当楠木种子离开母树时,依靠风力或者鸟兽搬移,跌落于丛间。它萌生之初,生长缓慢,长期被杂草压盖遮蔽,其幼苗抢不到阳光和雨露,一旦虫害及鸟兽侵袭而损伤树皮,都会使之停止生长。但它知道隐忍,明白以时间换空间的道理。它利用杂草荣枯消长的时间差,透过杂草缝隙拼命地长高。它不过早张开树冠,韬光养晦多年,终成参天大树,自此显露王霸之气。楠木的生长历程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韬光养晦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战略行为模式。
(三)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假愚的匍匐冰草
杂草适应环境能力极强,尽管人们都在竭力铲除杂草,但它们却似乎总能利用任何可能的空间进行生长繁衍,与其他植物争夺阳光、水和矿物质。不起眼的匍匐冰草可能又是这些杂草中最“聪明”的了。它亦被称庸医草,是一种蔓延迅速的禾草,最早来源于欧洲和西亚,如今却已蔓延到每一个大洲,成为主要的杂草。匍匐冰草不仅通过种子进行繁衍,还会利用地下细长的根茎蔓延。每一个根茎都能够生长出一株新的匍匐冰草,达到一种天然“克隆”状态。处在杂草种的看似“愚钝”的匍匐冰草以一种“精明”的生长繁殖方式,实现了代际延续,这种生存智慧被它表面的普通所掩盖,体现了道家大智如愚的哲学思想。
(四)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 不慕名利的梅花
梅,蔷薇科李属木本植物,梅花在冬季开花,耐寒,风骨倔强,以苦难为滋养,愈冷愈发,甚有凛然之气。其香味清逸幽雅,别有神韵,被称为暗香。因其正好与其它花卉的花期错开,像在表达谦虚心态,不与其它花卉争奇斗艳。淡泊名利、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梅花的这种自然状态蕴含了道家哲学中的心神恬适,无欲无争,淡泊名利的哲学思想,同时这种哲学思想也受到历代文人士大夫所驰往。
四、释家文化中的植物哲学意象
(一)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温变性的菠菜
菠菜,苋科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绿叶类蔬菜,是一种常年供应市场的绿叶蔬菜。菠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但其性别却不是由自身确定,最终性别的改变原因在于生长环境中温度的高低。菠菜身体里有一种独特的激素,在正常情况下,激素可以保证其性别,但环境条件一发生改变,比如干旱、日照变化、植物受损等,激素就“乱了方寸”,分泌量发生不自主变化,从而导致菠菜性别发生改变。可见温度变化是因,菠菜性别改变是果,这正体现出了释家哲学思想中的因果报应,最终之果起于周围之因。
(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我无求的浮萍
浮萍是天南星科属多年生漂浮植物。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背面浅黄色、绿白色或常为紫色,近似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它从不禁锢其生长繁衍,对生长环境从不挑剔,不论清水、浊水,也不论活水、死水,都能自由生长,随着水的流动,浮萍也会随之漂流,它对外界生存环境要求低,对自身发展无所求,实现了真正的放下,表现出了释家哲学思想所蕴含的自在无求的高级心理状态。
(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济慈的蚁栖树
蚁栖树,荨麻科号角树属的常绿乔木,因其常有蚂蚁栖居于中空树干中而得名。这种树树干中空,茎干上密布,方便蚂蚁居住和进出。同时蚁栖树叶柄基部还会定期生长出一种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的小球,作为蚂蚁的食物。而作为回报,蚂蚁帮助蚁栖树抵挡森林害虫的侵袭,负责安全保卫。蚁栖树的这种周济其他生物的慈悲之举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释家慈悲为怀的济世哲学思想,同时也触发了代代国人的恻隐之心。
五、结语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主要代表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教导下,以德为先,与人为善;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顺应自然,不肆意妄为;在释家感召下,讲求因果,寻求精神解脱。同时力求从各类植物中挖掘了与中国的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相关的文化要素和哲学联系。植物所表达的人文哲学价值,既不是凭空臆想,也不是牵强拼凑,植物文化既有历史积淀,又有当代思维,而且还有教育学意义上的多重考量,从而使植物文化成为颇具育人价值的教育资源。借植物的生命特质,凝练人文教育特色,将植物生命历程中丰富的正能量转化为积极的教育元素,试图以植物文化为主题,以植物的生命智慧为主旨,彰显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天瑜 . 中国文化生成史 [M].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90.
[2] 蒋寅 .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J]. 文学评论 ,2003(02).
[3] 黎伯钢 , 徐慧宁 .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D].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9):9224-9225.
[4] 儒家经典编委会 . 儒家经典 [M].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1997.
[5] 唐品 . 孟子全集 [M]. 成都 : 天地出版社 ,2017.
[6] 佟秋华. 古典诗歌中动植物意象的特点及写作策略[J]. 学术交流,2017(11).
[7] 李紫薇. 高中语文教材典型植物意象分析[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6.
[8] 孙丽芳 .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D]. 长春 : 吉林大学 ,2012.
注:本文系2022 年度邯郸市社科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中植物的哲学意向研究》(批准号:202214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