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与育人成效研究

作者

龙舰涵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Python 语言作为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工具,已成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次提出了对课程思政育人的新要求 [1]。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不仅要传授编程知识,更要肩负起育人使命。

当前,Python 教学存在重技能轻素养、思政元素融入生硬等问题。部分教师将思政教育简单等同于理论说教,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本文结合多所高职院校的优秀案例,系统探讨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与成效。

1Python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目标定位

1.1 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2]。依托程序的课程思政是指在传授编程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课程思政更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需紧密结合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责任担当。

沈阳科技学院的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目标细化为六个维度,包括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为 Python 课程思政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框架。这些目标与高职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高度契合。

1.2 分层育人目标体系

基于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过程,可构建”基础 - 进阶 - 高阶”的分层育人目标体系:在基础层,通过代码规范教学培养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在进阶层,通过模块化设计渗透团队协作精神;在高阶层,通过综合项目激发科技报国情怀。宜宾学院在大数据课程导论中,以”中美大数据背景下的战争”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技术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实现了高阶育人目标。

2Python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路径

2.1 多维度思政元素的系统挖掘

从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行业发展三个维度可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维度,函数封装体现分工协作理念,异常处理教学可培养抗压能力;在教学方法维度,分组编程能培养沟通能力,代码互评可塑造诚信品质;在行业发展维度,通过 Python 在国产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2 分阶段融合路径设计

基础阶段从语法教学中进行思政渗透。在变量命名、代码缩进等基础语法教学中,强调规范意识和严谨态度,将编程规范与职业操守相联系。

进阶阶段在函数与模块教学中协作培养。在函数教学中,通过对比非函数形式与函数形式的代码差异,让学生体会模块化设计的优势,自然引申出“分工合作”的思政主题,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团结协作”的论述相呼应,实现了政治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 [3]。

高阶阶段注重项目实践中的综合素养培育。在综合项目开发中融入社会议题,如开发校园垃圾分类统计系统,培养环保意识;设计扶贫数据可视化程序,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融入程序设计教学,增强社会责任感。

3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策略

3.1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推送思政案例视频,课中开展案例研讨,课后布置思政主题编程任务。用案例教学法时,需精选兼具技术代表性和思政内涵的案例。如讲解循环结构时,用“ 与 0.99365: ”的计算案例,揭示“坚持积累”的人生哲理;在数据处理教学中,引入个人信息保护案例,强化法律意识和伦理观念。

3.2 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

组建跨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技术教学,思政教师指导思政元素挖掘,企业导师分享行业伦理案例,形成育人合力。团队需共同开发思政案例库,如收集 Python 在航天、抗疫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增强教学感染力。

3.3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双轨三维度”评价体系,知识维度考核编程能力,思政维度评价职业素养。过程性评价关注团队协作表现和代码规范性,结果性评价增设思政成果展示环节。

4 实践成效与反思

4.1 育人成效显著

多所院校的实践表明,有效的课程思政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素养。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学生反馈,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丰富、有意思,知识也容易接受”[1] ;宜宾学院通过科技报国主题教学,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责任担当意识增强 [4]。这些成效证明,当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时,能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4.2 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

当前实践中存在三大矛盾:有限的课时与丰富思政内容的矛盾、学生差异化需求与统一教学的矛盾、思政效果难以量化评价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编写融合思政的活页式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二是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设计不同思政难度的任务;三是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如设计“思政元素应用指数”测评体系。

结论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分层目标体系、挖掘多维思政元素、创新教学实施策略,能够实现技术技能与价值素养的协同培养。实践中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思政元素要与知识点自然融合,二是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三是评价体系要兼顾知识与素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思政创新,如结合 Deepseek 等技术讨论科技伦理议题。

参考文献:

[1] 朱鲁晓,罗李赛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案例优化研究 [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5,21(12) :178-180

[2] 李芳 . 高职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20(19):156-15

[3] 苏琳,陈亮,张湘怡.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函数设计与使用 [EB/OL].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2025.

[4] 朱利红,周耀东 . 担当责任,突围卡脖子—— 大数据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案例 [EB/OL]. 宜宾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2025.

本文系 2024 年教改项目,项目名称:““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名称( 程序基础),项目编号:JG-20241209

作者信息:

龙舰涵,男,1980 年 4 月生,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化测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