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环境下专科生价值观引导路径研究
王忆菲 姚庆昊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3
网络直播的普及深刻影响着专科生的日常生活与价值观形成。作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方向的群体,专科生既通过直播平台拓展专业知识、参与社群互动,也面临着拜金主义、低俗内容和虚假宣传等多重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尚处于发展定型阶段,虽具备较强的实践导向,却在学习持久性和信息辨别能力上存在不足。因此,构建有效的价值观引导路径不仅有助于其个人成长,更关乎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1 直播平台环境对专科生价值观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1.1.1 拓宽知识视野与职业技能学习
直播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专科生的学习渠道和资源边界。当前主流平台纷纷设立职业技能板块,内容覆盖电商运营、短视频制作、数控技术、汽修、美容、建筑识图等多个实用领域。这些内容多由行业专家、资深技师或专业培训机构提供,注重实战与操作,非常符合专科生偏重实践、追求快速上手的学习特点。
例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推出“直播 + 实训”融合课程,学生通过实时观看技术演示并同步操作,有效缓解了传统实训中师资和设备短缺的问题。此外,部分平台还开设编程、设计和外语等通识技能内容,支持专科生拓展综合能力。
1.1.2 增强群体归属与社交认同
专科生往往渴望在集体中获得认同和支持,直播平台凭借高互动性和社群氛围,为他们创造了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在机械、电子、艺术等垂直类直播中,学生可围绕共同兴趣探讨专业问题、分享实习或竞赛经验,逐步形成行业认同。
持续的社群互动不仅缓解了学业和求职压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比如一些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直播间对话,从观众转变为分享者,展示个人作品、交流心得,从而赢得同伴认可,强化职业身份认同。
1.1.3 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直播中常见的小微创业、个人品牌创立及创意实践类内容,对富有创业意愿的专科生启发很大。不少主播亲身讲述从一线技工成长为创业者的经历,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可学的范例。
一些电商、短视频和设计类主播在直播中剖析市场、演示操作,显著激发了学生的仿效与学习热情。此外,平台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直播活动,也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推动他们将专业知识与市场实际相结合,探索更多发展路径。
1.2 消极影响
1.2.1 消费观念扭曲
直播中常出现炫耀奢侈品、高消费生活等内容,容易误导专科生。部分主播刻意营造“物质代表成功”的形象,吸引年轻人盲目跟风。专科生正处于价值观成型期,经济基础较弱但易受诱惑,常常陷入攀比和冲动消费。
例如,有学生为购买主播推荐商品或打赏礼物,不惜借助网贷、分期付款等方式,最终使自己与家庭陷入经济压力。这类非理性消费不仅带来实际负担,更扭曲了他们的金钱和幸福观念,错误地将物质占有等同于个人价值。
1.2.2 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
部分直播宣扬“快速致富”“流量至上”,传播“读书无用、不如做网红”等偏激观点,导致一些专科生忽视长远职业规划,不再愿意踏实学习专业知识。他们误以为无需扎实积累,仅靠吸引眼球或运气就能成功。
受此类内容影响,一些学生轻视课堂与实训,耗费大量时间模仿网红行为、追求短期关注。这种功利倾向不仅阻碍学业和专业技能发展,更可能削弱其未来职场中的持续竞争力。
1.2.3 道德观念弱化
为获取流量,不少直播内容故意打道德擦边球,如编造剧情、传播低俗信息或进行虚假宣传。专科生社会阅历较浅,判断力仍在发展中,长期接触这类内容易导致道德界限模糊、是非观念淡化[1]。
更有学生将直播中的不良言行带入现实,如在实习中模仿欺骗行为、人际交往违背诚信、团队中缺乏责任意识等,这些不仅损害个人信誉,也严重影响其职业道德的形成。
2 直播平台环境下专科生价值观引导面临的挑战
2.1 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与群体导向差异
直播平台信息繁杂且更新迅速,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既有实用技能讲解,也存在虚假和误导信息。专科生往往对“高薪”“速成”类话题敏感,易被吸引却忽视真实性。加之专业、地域和家庭背景差异导致信息接受程度不同,使得统一的价值观引导难以全面有效。
2.2 平台监管缺乏教育类内容适配
平台目前审核多关注政治与违法内容,对诱导消费、职业误导等隐蔽性问题治理不足。面向职业教育人群的内容规范尚未健全,缺乏专科生所需的观看保护、分级提醒等机制 [2]。平台在商业运营中,常忽略其教育责任和社会影响。
2.3 专科生自身心理与行为特点
专科生思维活跃、渴望认可,但自律和批判能力较弱。面对娱乐化内容时,容易被动接受和盲目跟随,缺乏深度思考。部分学生因学业或就业压力,更倾向在直播中寻求即时安慰,进一步增加了引导难度。
3 直播平台环境下专科生价值观引导路径
3.1 强化学校教育与职业引导的结合
职业院校可在电商、新媒体、智能制造等专业中引入直播相关模块,通过项目制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内容策划、制作与传播技能,并强化职业伦理教育。学校应多组织“行业主播进校园”“正能量直播创作赛”等活动,邀请优秀从业者分享真实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技术立身、实干成才”的价值观。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训,使其能够结合学生兴趣,在课堂和实习中融入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理性看待直播内容 [3]。
3.2 优化家庭沟通与榜样示范
学校与社区应合作开展家长讲座或线上课程,帮助家长了解直播特点与风险,掌握与子女沟通媒介使用的技巧,培养孩子形成健康消费观与职业观。家长也应主动分享自身职业经历、奋斗过程及成败体验,以真实朴素的榜样力量,引导孩子认识专业积累和踏实努力的重要性,远离“速成”“投机”心态。
3.3 推动平台实施教育友好型监管
平台应建立职业教育内容认证机制,设立“推荐学习”“职教正能量”等标签,便于专科生识别优质内容。同时加强对“培训推荐”“兼职招聘”类内容的审核,清理虚假广告和诱导信息,畅通举报反馈渠道。鼓励平台与职业院校、企业共建直播实训基地,开发技能竞赛直播、工匠访谈、职业辅导等正能量内容,共同营造清朗网络学习环境。
3.4 提升学生自身媒介素养与职业认同
通过媒介素养课程、主题班会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树立长期积累的职业发展观,识别并抵制直播中的虚假诱导,合理规划职业路径。引导学生科学安排直播使用时间,避免沉迷,将精力聚焦于专业训练与能力提升。鼓励学生通过撰写观看心得、参与社团讨论和小组分享,养成批判反思习惯,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筑牢价值根基。
结束语
直播平台环境对专科生价值观的影响是一个多维度、动态发展的过程,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与互动机会,也带来了消费主义、功利取向和道德模糊等多重挑战。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引导专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紧密结合其群体特征——职业导向鲜明、偏好实践学习、渴望社会认可,但同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判断力与自控力有待加强。
未来,应继续强化学校教育与职业引导的深度结合,推动家庭、平台与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构建有利于专科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媒介生态。只有多方协同、精细施策,才能帮助专科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筑牢价值根基,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 . 移动互联网对专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中旬刊 ),2018,(11):17-18.
[2] 卜凡雅. 用户视角下一直播的传播策略研究[D]. 云南大学,2018.
[3] 张诗瑶 . 网络直播使用动机研究 [D]. 郑州大学 ,2017.
作者简介:王忆菲(1995-)女,汉族,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专业技术十二级,研究方向:专科学生心理/ 思政教育/ 安全教育 学生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