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助力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作者

王慧琴

龙岩学院附属幼儿园

关键字:信息技术 师幼互动质量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明确提出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师幼互动是教育过程的关键指标。国外研究表明证实师幼互动质量对幼儿的学习品质、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可见师幼互动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至关重要。而大自然是本活教材,我园坐落于大自然的怀抱当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亲自然活动。因此,基于我园亲自然活动师幼互动质量现状及信息技术对师幼互动质量影响的探究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凝练有利于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有效措施,以期为亲自然活动中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提供借鉴意义。

一、亲自然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分析

亲自然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既是艺术更是心灵的共鸣。但由于受亲自然活动场地、性质、安全及教师专业素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亲自然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还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师幼互动质量亟需解决。结合日常教育实践进行分析,亲自然活动中师幼互动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主导过度,互动主体错位

亲近自然,我们虽然鼓励幼儿释放天性,但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往往处于安全考虑,活动中教师会对幼儿的探究进行介入和干预,导致幼儿对活动失去趣味;受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影响,教师常占据主导地位,以“知识传递”为由忽视了幼儿的思考、探究过程,导致幼儿主体地位缺失而失去活动兴趣;幼儿对自然的兴趣点与认识水平存在显著个体差异,部分教师采用“统一引导”模式,忽视对不同兴趣幼儿的个性化回应。

2. 活动性质限制,互动深度不够

亲自然活动大部分都在户外进行,很多亲自然活动中幼儿的“哇”时刻转瞬即逝,而且每个幼儿的探究兴趣点有所不同,教师很难兼顾全面、及时捕捉教育契机进行深度师幼互动;许多自然的变化需要长时间去等待,亲自然活动的师幼互动常受“时空限制”无法延续,导致互动深度不够,探究随之终止。同时,很多自然现象理解起来也相对比较抽象,比如孩子们对“蚂蚁搬家”感兴趣,只能停留于现场观察蚂蚁搬家的场景,对于“蚂蚁搬家的原因”“蚂蚁如何传递信息”“蚂蚁排队规律”等等深层次的现象本质与内在逻辑,教师很难三言两语让幼儿理解,导致互动常停留于浅层次内容无法深入。

综上,当前亲自然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互动主体错位、互动深度不够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无法让幼儿真正成为亲自然活动的主人,与大自然建立链接。而信息技术恰巧能打破时空限制让亲自然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提供新的可能,真正让师幼互动成为链接幼儿与自然的“桥梁”。

二、信息技术助力提升师幼互动策略

我们都知道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幼儿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品格。结合日常亲自然教育实践探究,信息技术能有效助力亲自然师幼互动质量提升,具体支持策略如下:

1. 影像技术满足互动需求

事物与现场是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源泉,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往往是从观察和比较开始的。基于亲自然活动性质,导致师幼互动深度不够的问题,信息技术中的影像记录技术(拍照、录像、录音)可以帮助幼儿更客观地进行观察,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联,真正满足深度互动需求。如暑期幼儿园新建了铺满草皮的小山坡,可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一起种植的草皮有些长的茂盛有些变得光秃秃了。孩子们好奇的问“一起种的而且生长条件也一样为什么会有的草皮长得好有的都快没了呢”,基于幼儿的兴趣,教师提供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支持幼儿进行实地调查,幼儿通过分时段记录小山坡各班活动影像后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长的茂盛的都是小朋友活动时比较少踩踏到的,长的光秃的都是在小朋友们喜欢活动的区域。同时,考虑时空限制,利用影响技术,幼儿可以把探究自然的过程用照片、视频等记录下来,便于与同伴、教师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思考。

2. 智能识别支持互动深度

儿童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超能力。亲自然活动中,受活动性质的影响,教师往往很难满足幼儿探究兴趣,支持幼儿解决探索活动中的问题。而信息技术收集信息的便利性能解决自然变化需要长时间等待和自然现场抽象等诸多问题,让互动变得更加便捷、有效。如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发现很多植物长得很像,常常难于区分,于是教师利用手机微信识图功能,很快引导幼儿识别各类植物还了解了他们的生长习性及照料注意事项;如一天孩子们在操场上被一群低飞的蜻蜓给吸引了,一一说“蜻蜓低飞明天要下雨了”,乐乐说“才不是呢,你看现在不是还有太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开了,教师通过语音输入搜索和智能语音交互引擎技术,让幼儿直观获得“蜻蜓低飞原因”“明日天气预报”等信息,为探究自然收集信息、积累经验。

3. 实时通信实现互动实效

儿童对大自然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但受自身知识广度的影响,教师很难一一满足幼儿天马行空的各种想法,而利用信息技术的实时通讯能让互动变得更为实效,即时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如班级在开展“各种各样的鸟”主题活动,孩子们在亲子探究鸟类活动中记录了许多不认识的鸟类,教师即时借助微信视频连线学院鸟类研究专家,孩子们通过描述鸟的特征、习性和上传拍摄的视频、图片等与专家进行线上互动,让专家进行实时答疑,孩子们不但认识了新品种,还在专家的指导下知道了不同鸟类的习性和拍摄鸟类小技巧,让幼儿的发现与专业知识传递即时实现无缝衔接。

是的,自然教育中的师幼之间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提问、每一个瞬间都为幼儿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播下好奇、思考的种子。让我们携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亲自然教育的沃土上继续探究师幼互动策略,让幼儿、教师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支持和美好印记。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陈知君,王莉. 亲自然活动中教师玩伴策略[J]. 儿童与健康,2020(9):46

[2] 钱逸,基于幼儿天性的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J]. 幼儿教育,2024.(2)

[3] 王莉,陈知君,何蓉娜 . 基于儿童天性的幼儿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 早期教育,2021(51):46-50.

[4] 吴娟. 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6

[5] 马志强 . 信息技术模式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探究 [J]. 成功(教育),201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 年度常规课题“信息技术助力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 :FJJKXQ24-066);2024 年龙岩学院面向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亲自然活动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JCJY18)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