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植入比较思想,建构魅力数学课堂

作者

顾海燕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兆丰学校 215622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是数学课堂中教师常用的数学策略,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为数学课堂中的很多知识表述相似、内容相关、思维相近,形成理解的易错点、混淆点,加之有些数学教师喜欢机械灌输,致使学生无法掌握知识的要领,在后续的学习中会暴露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长期以往,就会泯灭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精心研读教材,为学生搭建比较的平台,让他们在比较中区别不同类事物间的本质差别,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完善的认知结构,实现整体化发展。

一、在比较中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对后续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精彩的导入,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为数学学习注入源动力。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缺乏兴趣的参与,难以确保学习过程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应用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冲突,在对比中显露问题的本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数学新知的期待,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在教学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赛车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赛车,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们观察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学生发现赛车的长度和高度是一样的,也有学生发现尽管车身相同,但是轮子不同,有的车轮是圆形的,有的车轮是正方形的。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很快找出了车子的异同之处,那么比赛结果会如何呢?教师让学生继续看视频,学生们很快发现跑在前面的都是圆形车轮的车子,而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开得很慢,都远远地掉在后面。此时,教师抛出问题:请认真比较赛车和比赛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学生们主动地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车轮是正方形的,边是直的,且有棱角,上下颠簸,所以开不快。而圆形车轮的车轴所在的中心点到地上的距离保持不变,所以十分平稳。可见,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活跃的,比较策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比较中突破,厘清概念本质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也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形。对于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形成完整、清晰、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显然,在数学教学中,做好概念教学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键,也是提高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对此,作为数学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相近或相关的概念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辨析概念的异同点,建立正确、清晰的认知。

在教学立体图形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容积与体积的异同,教师准备了两个长方体盒子,一个是用厚木板做的,一个是用硬纸板做的,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教师提出问题:“这两个盒子的体积相等吗?”学生们的想法并不一样,谁都不能说服谁,有学生提议可以分别从两个盒子外面量出它们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再进行比较。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将两个盒子的长宽高分别靠在一起,看是否一样长。教师追问:“那它们的容积相等吗?大多数学生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觉得木盒的容积应该小一些,因为木盒的壁比较厚,而纸盒的壁薄一点。可见,教师应用比较策略为学生画开了概念的界线,建立起深层次的认知,明确容积应“从里面量”,体积应“从外面量”,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感悟。

三、在比较中升华,提升教学成效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支撑。而在进行简便运算时,很多学生经常被运算律弄得不知所措,为了简算而简算,乱用运算律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题组,让学生在题组比较中直击知识的本质,提升学生对运算律的识别度,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所谓题组比较 , 是将具有内在联系的几道习题编成一组题目, 让学生通过对照练习, 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时,教师设计了比较性题组:

25× ( 4+6⟩ ) (25×6)×4

25×(4×6) 25×4+25×6

题组出示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在不计算的情况下,将结果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学生比较后,给出结论: 25× ( )和 25×4+25×6 结果相等; 25×(4×6) 和( 25×6)×4 结果相等。教师追问:“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们认为 25× ( ⋅4+6⋅ )和 25×4+25×6 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征,有两道乘法算式,也有加法,且两道乘法算式中有一个数相同。 25× ( 4×6 )和( 25×6 ) ×4 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算式中只有乘号。显然,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了相关运算律的本质差异。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比较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方式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有机地植入比较思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知识点的异同点,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多比较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革新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多元!

参考文献:

[1] 王志杰 . 核心问题导学下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34):104-106.

[2] 徐梦蕾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J]. 山西教育 ( 教学 ),2023,(12):29-30.

[3] 徐 鸿 鹏 .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渗 透 [J]. 天 津 教育 ,2023,(3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