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

宋娟

黄石市众邦基业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市

1、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水平有直接影响。这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且工程规模持续扩大,使项目复杂性大大增加,从而让造价控制面临更多挑战。近五年行业数据表明,全球建筑市场规模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 左右,中国市场增速达到 6%-8% ,不过在这期间,造价失控引发超支的现象经常出现,有些项目超出预算 20% 还多,这凸显出工程预算在造价控制里的核心地位。工程预算是成本估算工具,而且在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都有发挥作用,在设计阶段到竣工结算阶段其作用不可替代。科学合理地编制和执行预算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工程预算依据历史数据与当下市场状况并考量工程特性给出科学预测,进而为造价管控 furnish 依据,其主要方法有定额法、清单计价法还有近些年慢慢普及开来的 BIM 技术助力预算编制这类手段,在实际运用时,工程预算能对成本预测、资源配置、风险评估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以便给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但是传统预算模式在工程项目愈发复杂的情况下毛病就冒出来了,像预算编制精确度不够、动态调整的能力差之类,所以怎样通过优化预算流程引进信息化技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就成了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事情,本研究打算围绕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里的具体应用聊聊,剖析它在不同阶段的实际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意见,希望能给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者提供实践上的指引。

2、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

2.1 工程预算的定义和作用

建筑工程实施之前,按照设计方案、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标准对工程所需资源加以量化分析并估算成本的系统性工作就是工程预算,这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是项目决策的基本工具与造价控制的关键手段。这几年,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且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一直在增长,到 2022 年已突破 31 万亿元,不过这个行业利润率长期处于低水平,在 3%-5% 左右,这一现状突显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而工程预算对于提升管理效率很关键,科学编制工程预算能给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让资金合理分配,避免资金短缺或者浪费致使项目延误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并且工程预算还可有效协调各参与方利益关系,使项目在既定成本范围内顺利推进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2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概念和目标

在工程全生命周期里对各项费用加以计划、监督与调整以使实际支出不超出预算目标,这就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其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削减建设成本且要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这几年建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造价控制成了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并且数据表明 2021-2023 年我国建筑工程平均成本超支率达 15%-20% 之高,可见造价控制的施行效果有待提高,所以工程造价控制在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各阶段都存在且其成败直接联系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的造价控制不但能减少不当花费而且有助于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进步从而给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所以造价控制主要靠工程预算且预算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相当重要。

2.3 工程预算对造价控制的影响机制

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里,工程预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影响机制体现在多个层面 [1]。设计阶段时,工程预算能通过评估设计方案的成本引导设计人员优化方案,使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近五年的数据一分析就能发现采用预算优化的设计方案能使项目初期成本降低 8%-12%。招投标阶段,工程预算给招标文件的编制提供准确参考依据,从而合理制定标底价格以避免因报价高低带来风险。施工阶段,工程预算动态监控资金流动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偏差来防止资金使用不当导致超支,统计显示 2022 年全国大概 30% 的工程项目因预算控制不好而严重超支,这也再次表明预算动态管理的重要性。到了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预算给最终成本核算提供基准以保证结算结果公平准确。不过现在工程预算应用还存在问题,比如预算编制精度不够、信息化水平低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造价控制效果。以后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工程预算有望达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给造价控制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促使建筑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3、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策略

3.1 设计阶段的预算应用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从设计阶段就开始了,并且工程预算在这一阶段的应用直接影响后续各环节的成本管理成效。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数据表明,这几年我国建筑工程成本中超预算现象的发生率达 30% ,约半数问题是由于设计阶段预算编制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设计阶段工程预算的核心任务是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案,使其既能符合功能需求又贴合成本约束。采用限额设计法把项目总投资拆分到各个分项工程并确定各部分资金分配比例,就能防止因设计冗杂或者过于追求美观而造成成本浪费的情况发生,并且信息化技术给设计阶段预算带来很大支持,像 BIM 技术可让三维建模和成本数据实现实时联动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精确度。这几年引入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能深度挖掘历史项目数据,为类似工程设计预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不过目前设计阶段预算仍存在问题,比如预算编制人员与设计团队沟通不好、预算调整机制不够灵活等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2]。总之,设计阶段预算的应用不但关乎项目的经济性而且对整个工程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有深远影响。

3.2 招投标阶段的预算应用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招投标阶段是重要节点,工程预算在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标底编制、评标过程以及合同条款制定这些环节上。这几年随着我国建筑市场逐渐规范起来,招标文件对预算的要求更严格了,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尤其如此,因为预算精度直接关系到中标结果是否公平合理。工程预算在这时的一个作用就是科学地编标底,依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还有相关定额标准确定合理价格区间,给评标做基准参考,并且预算还能帮忙挑出成本控制能力强的投标单位,防止低价中标后恶意索赔或者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过,2022 年全国因低价中标导致的质量纠纷案件数量比上一年少了15%,这是因为在评标环节有效运用了预算工具。另外,在制定合同条款的时候预算也很重要,比如通过把材料价格波动、工期延误等因素的风险量化分析能设置合理的调价机制以降低履约风险。不过呢,招投标阶段预算应用还是有挑战的,有些地方存在着预算不够透明、评标专家专业水平高低不一之类的问题,以后得进一步加强预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提高招投标过程的公开程度与规范性。

3.3 施工阶段的预算应用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施工阶段这一关键实施环节中重点要发挥工程预算的作用,即动态监控与纠偏调整,统计显示我国建筑行业施工阶段成本超支率达15%-20% 且大概 40% 的问题由预算执行不到位引发,所以施工阶段预算管理得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严格把控成本支出,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能够定期将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作对比以尽早察觉偏差并纠正,比如运用 ERP 系统实时记录分析施工现场人工、材料、机械等方面的费用可提升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与效率,对于施工期间常见的设计变更、材料价格上涨等不确定因素,预算要有一定弹性并用事前审批和事后核算相结合的方式来应对,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让施工阶段预算有了新要求,像应用节能环保材料虽会增加初始成本但长远看能大幅削减运营费用,不过目前施工阶段预算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现场管理人员预算意识淡薄、预算调整流程繁琐等,所以要加强施工队伍的预算培训、简化审批流程并且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预算管理智能化升级,这些做法有助于提高施工阶段预算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4、结论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 industry,近五年数据表明其年均增长率一直超 5%,不过也面临成本升高、资源浪费等严重挑战。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核心工具是工程预算,在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若深入分析它在设计阶段精准规划、招投标阶段把控成本、施工阶段监管资金、竣工结算阶段优化核算等功能,则能大幅降低工程成本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但是现在工程预算在实际运用时依然存在预算编制精确度不够、动态控制能力差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功能的完全发挥,而把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分析这些新兴手段相结合的话,以后工程预算有望达成更高层次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进而给建筑行业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撑[3]。本研究全面探讨工程预算,不但揭示出它在造价控制里的关键作用,还给其未来发展趋向提供理论依据,这对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陈善胜 ;.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建筑与预算 ,2024(06):78-80.

[2]谢京龙 ;. 浅析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J]. 房地产世界 ,2024(09):116-118.

[3]张晓辉 ;.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建筑与预算 ,2024(0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