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案例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谢升见
铺口中学 516121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案例的应用及其效果。生活化案例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文章通过分析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包括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理解和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案例;教学应用
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传统化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逐渐受到关注。将生活化案例引入初中化学教学,旨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从生活中选取教学案例
生活是化学知识的源泉,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选取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厨房是一个充满化学现象的小天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厨房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例如,烹饪过程中食盐的溶解、食醋除水垢、铁锅生锈等现象,这些常见的生活场景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通过将这些现象引入课堂,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环境保护方面,空气污染与化学物质的关系是学生熟悉且关注的话题。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空气质量报告,讲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通过分析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讨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以及安全性。通过这些讨论,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将生活化案例融入教学过程
在课程导入环节,巧妙利用生活化案例往往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奠定良好的开端。比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这一抽象概念时,教师可以生动讲述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蚊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瘙痒,此时涂抹肥皂水能有效缓解。通过这个贴近生活的案例,自然引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的主题,瞬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满怀期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将案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以蜡烛燃烧为例,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这些物质逸散到空气中,所以蜡烛质量看似减少,但实际上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定律内容。
在课堂练习环节,设置基于生活化案例的题目。例如,给出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表,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属于哪类化合物,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总结时,回顾本节课涉及的生活化案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再次提及生活中用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这一案例,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认识。通过将生活化案例全方位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案例,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传统化学教学,知识多以抽象理论呈现,学生常觉枯燥。而生活化案例让化学学习变得鲜活有趣。例如,在讲解化学肥料时,以农作物生长现象为案例。学生都知道庄稼需要肥料才能茁壮成长,教师展示农田中使用不同肥料后庄稼生长差异的图片或视频,如施加氮肥的植株叶片更翠绿、生长更茂盛,施加磷肥的作物根系更发达。这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瞬间激发学生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想了解不同肥料的化学成分与作用原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纷纷结合自家农田或小区绿植养护经验发表看法,学习氛围热烈,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对学生知识理解的影响
生活化案例助力学生深度理解化学知识。化学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以溶解度概念为例,教师以日常生活中冲糖水为案例,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一定量热水中,不断加糖,加到一定程度糖就不再溶解了?学生联系自己冲糖水的经历,很容易理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再如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以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铜器表面生成铜绿现象为例,学生能直观看到金属外观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让学生明白这是金属与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将抽象化学反应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使复杂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后续考试中,涉及相关知识点时,学生能快速联想生活案例,准确作答。
(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化案例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通过生活案例,学生得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
在完成酸碱知识的学习后,教师精心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回家利用课堂所学的pH试纸检测方法,检测厨房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学生们满怀热情地行动起来,用pH试纸分别测试白醋、小苏打、食盐水、柠檬汁等物质。他们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对照标准比色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对酸碱概念、pH值范围等知识的理解,更在亲手操作中提升了实验技能,学会运用化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如在学习金属防护知识后,学生开始留意家中的金属制品,铁锅、自行车链条、门把手等都成为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他们分析这些金属制品现有的防锈措施,思考是否存在改进空间。不少学生发现自家自行车链条容易生锈,便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给链条涂抹润滑油,有的学生还将生锈的铁钉进行除锈处理,通过砂纸打磨、酸洗等方法,之后采取涂漆等防锈手段。学生们在这些实践过程中,真正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学生实践报告反馈,超过80%的学生表示通过这些基于生活化案例的实践活动,对化学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并且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化学问题时,能够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结语: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效果。通过将生活化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生活化案例的选取和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仲生国.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学周刊,2025,(12):137-139.
[2]张文旭.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5,(07):39-41.
[3]叶文智.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2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