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中的德育课
丁宇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四小学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品德塑造的重要阶段。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技能训练,忽视了德育功能的发挥。而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让学生在奔跑、跳跃等运动中接受品德教育,能够实现 “以体育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如团队比赛、集体训练等,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品德教育契机。在团队比赛中,学生需要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在集体训练中,学生相互鼓励、帮助,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德教育,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
(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许多项目都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接力赛等田径项目。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与队友沟通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团队目标而努力。通过参与团队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训练往往伴随着身体的疲劳和困难的挑战,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如长跑中的体力不支、体操训练中的动作难度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得到锻炼,能够培养坚韧不拔、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通过不断战胜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二、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学体育教材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每一项运动项目都蕴含着独特的德育价值。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授田径项目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坚持的意义,鼓励学生在长跑中挑战自我,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在进行体操教学时,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整齐性,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融入德育内容
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与德育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接受品德教育。例如,在开展障碍跑教学时,可以将其设计成 “救援行动” 情境,让学生分组完成救援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勇敢无畏的品质;在进行队列训练时,可以模拟军人训练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纪律的重要性,增强纪律意识。
(三)利用体育赛事,强化德育效果
体育赛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平台。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如班级篮球赛、田径运动会等。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鼓励学生为队友加油助威,增强集体荣誉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结果,无论输赢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同时,通过对优秀运动员事迹的宣传,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教师发挥榜样作用,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做到言传身教。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认真备课、授课;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展现出积极乐观、勇于担当的态度。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某小学三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为跳绳接力赛。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过程
准备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跳绳接力赛的规则和要求,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比赛阶段:比赛开始,各小组的学生依次进行跳绳,完成规定次数后与下一位队员击掌接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为队友加油助威,营造热烈的比赛氛围。同时,提醒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注意安全。
总结阶段:比赛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不仅表扬了获胜的小组,还肯定了其他小组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最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跳绳接力赛课,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学生们也学会了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即使没有获得胜利,也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了良好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四、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成效分析
(一)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协作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性增强,在体育活动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在集体项目中能够更好地与队友配合;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勇敢、坚韧,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也显著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德育的融入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体育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功能的发挥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运动中接受品德教育,实现了德育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还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创设情境教学、利用体育赛事以及教师发挥榜样作用等实践策略,能够将德育内容巧妙地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提升品德修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等核心素养。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深化体育与德育的融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