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校本研修模式在提升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实践效果

作者

张新琦

新乡市红旗区和平路小学453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校本研修模式在提升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实践效果。通过分析近年来各地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案例,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校本研修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能力。

关键词:校本研修;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效果;专业发展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部分将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明确校本研修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校本研修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 校本研修的定义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教师自主学习、协作研究和实践反思等形式,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强调“校本性”,即以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资源与师生需求为导向,旨在解决特定教学情境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校本研修,教师能够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识别和回应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得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校本研修的特点

校本研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个性化。由于每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背景和学生需求各不相同,校本研修能够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和实际教学问题,选择参与某些研修活动,从而满足自身的专业成长。其次,实用性。校本研修强调实践导向,研修内容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相连。这种结合使得教师在研修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转化为课堂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协作性。校本研修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共同研究中,分享经验、讨论问题,从而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协作氛围不仅增强了教师间的专业交流,还提升了集体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校本研修模式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 校本研修的实施过程

1.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校本研修实施的第一步,它旨在通过全面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与需求,以确定研修的内容和方向。通常,需求分析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收集教师的反馈和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可以了解教师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困惑与需求。同时,访谈可以深入挖掘教师的个人经历和期待,从中获得更多个性化的信息。此外,小组讨论则可以促使教师之间进行更深入的交流,集思广益,提出共同关注的问题。

1.2 研修活动设计

在完成需求分析后,下一步是进行研修活动设计。有效的研修活动应具备实践性、互动性和反思性,以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研修效果。首先,实践性是研修活动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通过参与实际的课堂观摩、教学模拟等活动,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帮助他们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应用新学的技能和策略。例如,可以安排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并进行随后的讨论,让参与者反思课堂中应用的教学方法。

其次,互动性是提升研修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设计一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或案例分析的环节,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在互动中不仅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还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反思性课程环节也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记录改进建议并制定后续行动计划,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反思与改进的闭环,能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检视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形成持续学习的良性循环。

2 案例分析

2.1 成功案例

在新乡某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通过需求分析,学校发现教师普遍希望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进行提升。因此,学校设计了一系列包括信息技术培训、教学软件应用和课堂观摩的研修活动。活动中,教师们不仅参与了理论学习,还进行了实际操作与反馈。通过这种互动的形式,成功提升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掌握,使得他们在课堂中能够灵活应用新的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学期末,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显示,参与研修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表现明显优于未参与的教师,这一成功案例进一步验证了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2.2 失败案例

在另一所小学,学校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因未能充分进行需求分析而出现问题。教师们对研修内容缺乏共鸣,活动设计也未能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操作需求,导致参与热情低下。多数教师觉得研修内容与自身教学无关,参与度明显不足,最终导致整个活动流于形式,未能实现预期的培训效果。这一失败案例强调了在进行校本研修时,需求分析和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提醒教育管理者在规划研修时务必深入了解教师的真实需要,以提升研修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三、校本研修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1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1 知识结构的优化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能够系统地掌握和更新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知识等理论基础。这种系统性学习不仅补充了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不足,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例如,教师可通过研讨会探讨教育新政策和新方法,从而使其在教学理念与实践中融入前沿知识。这种知识结构的优化,使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自信地应用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其整体的教学水平。

1.2 教学技能的增强

通过专项技能培训和同行观察,校本研修活动加强了教师的具体教学技能。例如,教师在研修中通过观摩高效课堂和模拟教学,不仅提升了课堂管理能力,还增强了课堂互动与学生活动的设计能力。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研修中学习到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学生群体。这种教学技能的增强,直接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与课堂效果,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

2 学生评价能力的改善

校本研修还对教师的学生评价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研修过程中,教师学习到有效的评估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动态调整和反馈。这种能力的提升,使教师能够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教师通过掌握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能够激励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主动学习。此外,在教改背景下,教师的评价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评价。更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果。

四、总结

校本研修模式在提升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实践效果。通过对需求分析、研修活动设计以及成功与失败案例的研究,发现校本研修不仅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有效增强了其教学技能和学生评价能力。整体而言,校本研修是小学教育领域提升教师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系 2024年度河南省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 kt20234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蒋敏,朱慿.三维推进五力提升——振华实验小学“智慧脚手架”校本研修模式[J].新智慧,2021,(30):52-54.

[2]李花.基于2.0提升工程探索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构建研究——以吉林省延吉市中央小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6):11-14.

[3]於玉红.“U-E-T”教研模式在校本研修中的实践与探索——以“项目化学习”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4,(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