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

作者

徐亮 董成胜

连云港铭禹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221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然而,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管理

引言: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不仅关乎城市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的提升,还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防洪排泄能力有待提升

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影响,河道防洪排泄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当前,许多河道的防洪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防洪需求,尤其是在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河道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河道两侧缺乏有效的护岸建设,导致在洪水冲击下,河岸容易出现侵蚀、坍塌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防洪难度。同时河道淤积现象严重,大量泥沙、垃圾等杂物堆积在河道中,不仅缩小了河道行洪断面,还增加了水流阻力,严重影响了河道的防洪排泄能力[2]。

(二)河道治理施工不科学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和表面效果,忽视了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治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河道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河道水面被过度侵占,天然形态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了河道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也削弱了河道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此外部分施工材料和施工垃圾未能得到妥善处理,随意丢弃在河道中,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加剧了河道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3]。

(三)河流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污染物不仅破坏了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河流污染问题的长期存在和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制约了河道的正常功能和可持续发展[4]。

(四)管理责任不清

河道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协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责任不清、部门之间协调不力等问题,导致河道治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一些地方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等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和资金,还影响了治理效果。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手段,一些企业和个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河道的保护和治理责任,河道污染和破坏问题屡禁不止。

二、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管理对策

(一)制定河道治理战略发展规划

河道治理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各影响因子,确定治理目标、任务、优先区域及优先工程,为下一步治理提供方向与依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在工程实施前,应组织专业队伍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估其对水体、土壤、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这些措施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工程对环境的损害,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同时,在规划过程中也要重视对水系的保护。历史水系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生态价值。在河道整治中,要尊重其自然形态与生态功能,防止对其进行过度开发与破坏。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使历史水系的生态价值得以恢复与提升,使城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与生态魅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防洪和排涝压力。在制定河道整治战略发展规划时,要兼顾城市防洪排涝需要,采取拓宽河道、加强堤防、修建排洪设施等措施,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河道整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耗资巨大的工程。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是保证河道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政府要重视河道整治,把河道整治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增加投资。政府可安排财政预算,设立专项基金,为河道治理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同时,要加强对河道整治工程的监督与评价,保证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社会资本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对河道治理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投资导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整治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同时,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河道治理工作的认识与参与程度。通过广泛宣传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意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募捐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河道治理;通过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加大对河道治理的投入与支持。

(三)明确责任分工,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具有较高弹性、自适应能力的现代管理机制,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治理环境与要求。其中包括成立河道管理协调机构,统筹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信息及时共享,解决问题。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权限也是十分重要的。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规范,明确河道治理的任务,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合力。在人员管理上,要强化素质与技能训练,对技术管理人员,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保证在河道整治工作中,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通过明确职责分工,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河道整治工作的科学化、稳步化,提高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为城市的防洪、排水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提高河道生态保护能力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流域生态保护能力,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坚持“边建设边恢复”的原则,把生态保护贯穿于整个河道治理过程中。对河道进行整治时,要注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与生物多样性,防止对河道的过度开发与破坏。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和生态浮岛等现代科技手段,改善水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河流污染源的监测与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保证河流水质达标。另外,通过增加植被,保护护岸等措施,提高河道的自然净化能力及生态服务功能。植被的增加能减缓河流的流速,减少土壤侵蚀,同时还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提高空气品质。护岸工程能有效地防止岸滩冲塌,维持河道的稳定与安全。在保证河道生态用水需要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水资源,维持河道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结语: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河道治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争取经费支持、明确责任分工、提高生态保护能力等对策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河道治理效果和管理水平,生态水利理念的应用将为河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凯利.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居舍,2020,(03):164+183.

[2]仇肖英.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措施[J].四川水泥,2019,(06):184.

[3]张世安,吴嫡捷.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193.

[4]张玲.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建设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8,(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