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索AI技术在高职高专学生个性化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卢君 费丽琴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443003

引言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了创新路径。AI 技术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分析,能够深度挖掘学生个体特征,实现从标准化培养向个性化发展的转变。这一技术应用不仅契合职业教育“因材施教”的本质要求,更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AI 赋能下的个性化管理,正在重新定义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与管理范式。

一、AI 技术在高职高专学生个性化管理中的优势

(一)提升管理效率与精准度

传统高职高专学生管理依赖人工操作,面对大规模学生群体时容易出现效率低下、信息滞后等问题。AI 技术通过自动化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够快速整合学生的出勤记录、学业表现、行为习惯等多维度数据,生成动态管理报告。例如,智能考勤系统可实时识别缺勤学生并自动推送提醒;学业预警模型能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挂科风险,帮助教师提前干预。这种精准化管理不仅减轻了行政负担,还使教育者能够聚焦个性化需求,避免“一刀切”的粗放模式。

(二)强化个性化支持与职业适配性

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但学生个体差异大,传统职业指导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AI 通过分析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课程表现和职业兴趣,可推荐匹配的学习路径和岗位方向。例如,智能职业规划系统结合行业趋势数据,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实习建议;自适应学习平台则根据学生薄弱环节推送针对性练习,提升技能培养效率。这种个性化支持既能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又能帮助学校优化专业设置,实现“因材施教”与“按需培养”的结合。

二、AI 技术在高职高专学生个性化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隐私与伦理风险

AI 技术依赖大量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包括学业表现、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敏感信息。然而,高职高专院校在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可能缺乏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容易导致数据泄露或滥用。例如,学生画像系统若未严格加密,可能被恶意攻击者获取,侵犯个人隐私。此外,AI 算法的决策过程往往缺乏透明度,学生和教师可能对自动化管理产生不信任感,质疑其公平性。如何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确保数据合规性,成为 AI 应用的关键难题。

(二)技术与资源投入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面临资金和基础设施限制,而 AI 系统的部署需要高昂的硬件成本、软件开发和后期维护费用。许多院校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难以独立搭建或优化 AI 管理平台。例如,智能学习分析系统需要高性能服务器和持续的数据标注支持,但部分学校可能无法承担相关费用。此外,AI模型的训练依赖高质量数据,而高职院校的历史数据可能零散或不完整,导致算法准确性不足。技术门槛和资源缺口使得 AI 应用难以大规模落地。

(三)师生接受度与适应性障碍

AI 技术的引入可能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但部分教师和管理者对其功能持怀疑态度,担心被技术替代或增加额外工作量。例如,AI 驱动的学业预警系统可能要求教师调整原有的干预方式,引发抵触情绪。学生群体也可能对自动化管理感到不适,认为个性化推荐缺乏人性化考量。此外,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字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不熟悉 AI 工具的操作,降低使用意愿。如何平衡技术效率与人文关怀,推动师生主动接纳 AI,是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挑战。

三、AI 技术在高职高专学生个性化管理中的应用场景

(一)智能化学习分析与精准辅导

AI 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时长、测试成绩等,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画像。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系统可以识别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潜在的学习障碍,为教师提供精准的学情报告。例如,当 AI 检测到某生在特定课程模块表现持续下滑时,会自动推送定制化的学习资源或建议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同时,自适应学习平台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动态调整习题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身节奏的环境中提升技能。这种数据驱动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二)职业发展路径的智能规划与匹配

职业发展路径的智能规划与匹配是 AI 技术赋能高职教育的重要体现。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整合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成绩、技能证书获取情况、实习实践表现等多维度数据,构建个性化的职业能力画像。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AI 平台实时抓取并解析各大招聘网站的最新岗位需求,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关键技能要求,建立动态更新的职业数据库。系统可自动匹配学生能力特征与岗位需求,生成个性化的职业发展建议报告,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能。智能简历生成功能能根据目标职位自动优化实践经历描述,突出与岗位匹配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而言,系统提供的就业市场分析报告可精准反映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为专业设置调整和课程体系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

(三)心理健康监测与行为预警干预

心理健康监测与行为预警干预是 AI 技术在高职高专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应用方向。通过整合多维度的行为数据,包括校园消费记录、在线学习轨迹、课堂参与度等,AI 系统能够建立精准的学生心理状态评估模型。基于情感计算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系统可以实时分析学生在社交平台的语言特征和情绪倾向,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隐患。智能咨询助手能够提供全天候的心理支持服务,当识别到学生出现持续性的负面情绪时,系统会自动生成预警报告并推送至辅导员。视频行为分析模块则通过识别学生的非语言行为特征,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辅助判断其心理状态。这种智能化监测体系突破了传统人工观察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为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结束语

AI 技术为高职高专学生个性化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从学习分析到职业规划,再到心理健康监测,全方位提升了教育管理的精准性与效率。然而,在推进技术应用的同时,仍需平衡数据安全、人文关怀与资源投入等关键问题。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其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支持,最终实现"技术赋能教育,教育成就未来"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牛凯文.构建 AI 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培养体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5,21(09):158-160.

[2]陈庆新.数字技术赋能高职学生协同学习: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5,24(02):39-45.

[3]罗雅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5,(05):56-58.

[4] 郭蛟, 黄雪莹. 区块链技术赋能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管理的应用探究[J].广西教育,2025,(06):47-51.

[5]廖芳芳,曹子坤.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J].信息系统工程,2024,(10):69-72.

作者简介:卢君,男,苗族,1974 年 10 月出生,贵州省铜仁市人,本科, 副教授,从事《土壤肥料》《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等课程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