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服务创新模式探究

作者

门丹 任奕霖

河北大学幼儿园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 要]幼儿健康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努力。幼儿园医媒教融合、园家社协同协同创新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推进路径,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三大学科融合共建模式下的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服务,以幼儿健康为切入点,探以公益大爱之心之行推动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服务品质,助力社会化中坚力量群体即幼儿家长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向前成长,全力服务民族复兴之幼儿家庭高品质空间打造。

[关键词]医媒教融合;幼儿家庭健康服务;全面健康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幼儿园作为家庭的重要伙伴,不仅要承担健康育儿的责任,也要为幼儿家长提供家庭健康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对处于生命全周期前端的幼儿开展“园家社协同 医媒教融合”家庭健康教育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性的提出将“医”“媒”“教”优势资源融合[*本文系保定市科技局2024年科技计划“医媒教跨领域融合与幼儿家庭健康教育创新服务”课题(编号240ZZ009)的研究成果。]。医:这里指临床医学,以研究、倒推的视角,将疾病诱发因素梳理出来;媒:不是媒体版面,这里指新闻传播学,以挖掘、提炼、转化的视角,将疾病预防方法的素材升成文化健康创意作品;教,这里指教育学,教育学将文化健康作品植入教育教学体系。以一所幼儿园立足城市服务视角,唤醒并团结更多组织机构与人群的责任感、使命感,参与共建共享大健康服务,也是幼儿园作为儿童友好幼儿园在促进家庭健康、提升家庭健康管理能力、推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实践。

第一、多元化幼儿家庭健康服务资源体系扩大家庭健康服务半径。

幼儿园在开展家庭健康服务的实践中,要把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家庭成员的健康为中心,立足“幼儿园指导+社区助力+家庭落地”的空间模型,链接起家庭健康服务“需求端”和社会资源“供给端”,将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纳入其中,共同为幼儿提供教育、照料、培养等多方面的服务,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幼儿家庭健康服务资源体系。例如,幼儿园可以吸纳有医学相关背景、重视个人及家庭成员健康,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幼儿园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家长,成立“幼儿园健康志愿者讲师团”,以家长志愿服务、大家互助学习的方式开展家庭健康服务活动。幼儿园还可以与医院专家团队紧密携手,邀请多学科医护专家定期入园,对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健康环境、家园共育等工作评估指导,还可以通过“健康培训+专家指导+医院跟岗”方式,对教师及保健人员实施资源整合化、方式多元化、讲师专业化的教师职后健康培训。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与社区、医疗健康企业等合作,共同举办各种家庭健康主题亲子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为幼儿及家庭健康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第二、大众宣讲和小众追踪策略提升幼儿家庭健康思维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大众宣讲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家庭对健康思维的整体认知。幼儿园建立幼儿家庭健康宣讲专属微信群,以新闻采访、新闻调研等形式全方位、全链条、全贯通走访、采集家庭健康需求。临床医学专家通过现场主体讲述,面向幼儿家长、一线教师,进行健康理念和健康育儿能力提升专业指导;根据家长需求和问题进行互动答疑,进行诊断和辅导分析,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辅导。活动还可以采用案例分享、交流互动等形式,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健康思维意识深入人心。另外,培训全程由微录员收录专家现场讲解语音、课件,借助微信群的复听功能,服务大家对讲座内容复听和应用。同期声讲述精编文稿通过幼儿园公众号、班级家长群等自媒体广泛传播,让更多没有到现场的家庭一起受益。小众追踪则是对特定家庭或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和指导。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家教指导调研,了解家长的不同需求,进而梳理出普适性与个性化的家教指导内容‌。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如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家庭,可以组建由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师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指导团队,进行入户走访、心理健康测试等活动,为这些家庭提供精准的帮助和指导‌。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家庭档案,对幼儿的成长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综上所述,通过大众宣讲和小众追踪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全面提升幼儿家庭健康思维意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健康支持性的环境建设赋能幼儿家庭健康行为养成。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强调为幼儿家庭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行为养成的外部环境。这一环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设施和资源,如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健康教育资源,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如家庭成员间的积极互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在物质层面,家庭可以优化居住环境,确保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通风良好,同时提供适合幼儿活动的安全空间和设施。此外,家庭还可以积极获取和利用健康教育资源,如参加健康讲座、阅读健康书籍和观看健康节目等,以提升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在精神层面,家庭应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开放、包容的沟通渠道。家长应以身作则,展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如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庭还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幼儿园和社区等外部机构也可以为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家庭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社区则可以提供健康资源和设施,如公共健身设施、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等,为家庭提供更多的健康支持‌。通过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幼儿家庭可以形成一个有利于健康行为养成的良性循环。家庭成员在相互支持和鼓励下,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第四、以文化健康作品创作活动促进幼儿家庭健康发展。

文化健康作品创作是指以传播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为主要目的的创作活动。幼儿园可以萃取健康专家宣讲同期声文稿中精化、精要的疾病预防文字,按教育领域学习生活形态所需,研创《爱眼诗》《健康歌谣皮筋舞》等健康文化创意作品,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充分发挥文创作品传播健康理念、引领健康生活的积极作用,向幼儿家庭成员传递正确的健康价值观,促进幼儿家庭健康生活方式从“理论形态”向“生活形态”的转换。同时,幼儿家庭可以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绘画、手工、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文化创作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例如,家长可以引领幼儿,绘制关于家庭健康饮食、运动锻炼、良好作息等内容的画作,创作或改编与家庭健康相关的歌曲、舞蹈,还可以利用戏剧表演等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和情节演绎,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和理解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协作能力。

幼儿园临床医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三大学科融合共建模式下,以医媒教融合、园家社协同创新为推进路径的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服务,较好的实现了以幼儿健康带动全家健康,以全家健康助推全面健康。

1.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新闻传播学视角的服务策划,系统临床医学知识及社会优势家庭健康教育指导资源的融入,使得家庭健康服务活动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

2.促进家庭成员的共同健康:亲子互动、全家齐动的家庭健康行动,增强了家庭成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推动了家庭成员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进。

3.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大众宣讲结合小众追踪,满足家庭成员个性化的健康需求,给予精准健康指导。

4.强化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医媒教融合模式下的家庭健康服务活动,不仅关注单次活动的效果,还注重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帮助家庭成员知行合一,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