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有效思路
刘艳
常州市正衡中学
摘要: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而议题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倾向于围绕议题设计多样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共同探索、研讨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先粗略探讨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的作用,再以《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为例,详细阐述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有效思路,旨在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夯实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有效思路
议题式教学具有独特优势,更利于增强教学互动性以及学生参与度。如今,对议题式教学的应用效果不佳,部分教师未能充分理解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常与项目式学习、课堂对话等混淆,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同时,议题式教学中常缺乏有效指导,存在“冷场”情况,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多方位探索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有效思路。
一、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的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议题式教学具有多重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可引导学生在议题探究中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内化,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利于在议题探究过程中高效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等形式形成思维碰撞,并积极表达自己对议题的观点,这种教法利于改变学生学的方式,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觉迁移知识。此外,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相比,议题式教学更注重为学生设计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贴近现实生活的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议题探究方式展开学习,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议题探究中。总之,议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要有意识地开展议题式教学,由此提高教学效果。
二、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有效思路——以《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教学为例
(一)确定合适议题
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确定合适的议题是必要的,具体设计议题时要注重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议题,以引发学生共鸣,并激励学生在熟悉的议题中展开更为积极地思考和探讨行为。对于议题的设计,还要考虑其探讨性,并确保议题是开放的,可唤醒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于议题的设计要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意义,强调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本节课教学时,可严格遵从议题设计的生活化原则、时代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并紧紧围绕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作用设计“我与集体:共绘成长蓝图”这样一个总议题,再将其细分为“集体的力量——我们共同的家”、“我在集体中的角色与责任”、“共建美好集体——我的贡献”、“集体荣誉与个人成长”、“展望未来——我与集体共成长”多个分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激发学生为集体做贡献的热情。其中,对于“集体的力量——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分议题,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和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而“我在集体中的角色与责任”分议题设计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以及定位、应承担的责任,让学生真实体验不同角色下的责任。对于“共建美好集体——我的贡献”这个分议题,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为集体做贡献。通过确定适合的议题,可为后续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奠定下良好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议题学习中,为此,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议题,可将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议题式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议题式教学活动中。同时,可紧紧围绕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导向情境,通过布设一系列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并探讨议题。另外,可紧密联系议题内容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多媒体辅助情境、实践探究情境等适合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议题的直观体验。
以本节课“集体的力量——我们共同的家”分议题为例,可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虚拟一个情境:一群学生被困在了孤岛上,岛上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同时,他们还面临着搭建避难所、寻找食物等各种挑战。基于这样一个情境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应对困境,通过模拟情境来制定计划,以深入理解集体的概念以及在集体中如何发挥个人作用。接着,可在班级的某个角落设立一个荣誉墙,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荣誉墙的设计与布置,以深入感受集体的荣誉。当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初步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以后,再引导他们围绕“集体力量如何帮助我成长”进行讨论,联系个人经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里,通过为学生设计与议题相关的教学情境,更好地让学生过渡到了议题式学习中,引发了学生对议题的思考和探究。
(三)组织交流讨论
在议题式教学中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具体实施议题式教学时,可根据议题式教学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促进学生展开多元视角的交流。同时,可尝试为学生设计系列层次性、引导性问题,以确保学生顺利进入到议题讨论中,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可行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在本节课“我在集体中的角色与责任”分议题教学时,为加深学生对议题的理解,可尝试为学生展示班级活动中不同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案例,再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有4-5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思考:“每个角色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是什么?”并根据案例延伸出几个与议题相关的问题:1、我在班级中的角色是什么?2、我承担的责任有哪些?3、如何更好地履行我的责任?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选定一个学校生活场景,如班会、课间操、团队活动等,请学生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包括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等,以真实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以深刻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系列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议题,明白了个人在集体中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
(四)进行反馈评价
反馈与评价能更好地确保议题式教学质量,让学生得以发展。具体开展议题式教学时,要注重恰当引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反馈议题式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要重视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多样评价手段,并注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议题式学习中的不足,为后续议题式教学提供有利参考。
在本节课教学时,当学生完成了议题式学习任务以后,可鼓励学生以多样形式展示本组的议题式学习成果。成果展示前,向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再组织学生按顺序进行展示,其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小组汇报、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海报设计等等。同时,通过设置观众提问、评委点评等环节来评估学生在“我与集体:共绘成长蓝图”议题中的学习成果,从展示内容、创意、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评选出最佳展示奖、最佳团队合作奖、最具创意奖几个奖项。同时,在议题式学习成果展示阶段,紧紧围绕总议题组织一次辩论赛,以全方位反馈学生议题式学习情况。最后,以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再结合反馈与评价结果不断优化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升议题式教学效果。
综上可知,课堂教学中开展议题式教学更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理解和内化学科知识。日常教学中,为有效开展议题式教学,要注重通过确定合适议题、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交流讨论、进行反馈评价来理清其教学思路,恰当设计议题式教学各个环节,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得以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汝利.探讨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3(29):110-112.
[2]季红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3(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