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制造业中企业的在制品管理方案

作者

于冀明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两金”管控工作是贯彻国资委要求,落实中车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而生产资金与在制品管理是两金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落实好集团各项指示精神、全面优化企业在制品储备结构,加强存货周转,优化生产资金结构,从而以更优的管理模式兼顾好生产的连续性与经营的效益性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在制品;存货;低效无效;生产资金;检修类低效在制品;研发类业务

一、存货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涵盖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在生产端存货往往对应的是在制品,其范围包含原材料(已开票)投入到成品入库为止,处于生产过程各环节且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的总称。

二、关于低效在制品的处置利用

我们通过在制品检查发现,在一年以上在制品总量中,因历史原因、技术方案调整或产品工艺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在制无法使用的产品数量较多。为更有效达成目标,有三点建议,首先建立实物可用性判定流程,主要涉及在制所有者及质量保证部;其次建立实物通用性判定流程,主要涉及在制所有者及机车开发部、城铁事业部,同时由工艺工程部、机车开发部、检修技术部联合组织制定产品修复或改进方案;最后建议制定适当的奖惩机制(包含检修或新造),以提高产品复用率,促进在制品处置流程有效运行。具体分为以下两个类型:

1.检修类低效在制品管理与处置方案

检修类备件种类较多,且涉及新造部件及检修周转备件,结合检修备件使用与周转的复杂性,建议各生产单位加强资金帐与实物帐相符度管理,加强工作号与单价等关键媒介信息的管理,加强部件出库及入库管理,从而确保检修备件家底清晰可控。

计划管理为存货增量控制的关键,我们牵头组织、优化检修备品存量控制,着重计划管理。在原有检修备品规模储备的计划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各修程所有检修备件每月偶换率数据库,及时跟踪现场动态实时情况,依据国铁事业部进车预测数,建立安全库存计算公式和蓄水池管理机制,确保检修备品蓄水池储备量动态可控、安全可靠。同时,建立BOM级零部件物料需求计划,每月结合必偶换情况、进车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加强计划的指导性。通过对检修细录与物流中心各检修基地废旧物资处置数据对比,在强化计划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使用端去向控制,真正做到检修备品全流程管控,从而为检修备品计划编制提供必要依据。

同时,为提升公司检修业务获利能力,激发各部门团队协作力及全员主动做为意识,促进公司检修业务成本水平持续优化,结合公司检修业务管理模式及检修备品的补新与复用情况,建议公司制定或批准《关于提升检修备件修复与复用概率的考核方案》,从而实现以偶换率为标准,持续对部件复用方案进行优化,对人为损坏情况进行遏制,从而减少检修单品的成本投入。

2.研发类业务管理

整车产品为公司战略研发投资项目,因后续拆解恢复后无法销售,故形成价值含量较高的低效项点,对于该部分产品需制定相关存放、维护、动车等防护保养方案并列入特殊产品台账以供专项销售使用。

关于历年测力轮对及驱动跑和试验产品,从新产品试验、复用角度研判,如确定其无改造及使用价值,后续建议公司对其给予拆解,相关部件用于检修或配件销售,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规范研发项目投入、使用与保管流程,建立试验产品台账明细,以供设计人员于历次研发立项中可以迅速对所需部件进行选取或改造,从而确保避免重复投产,如确需新增试验备品建议增加评审环节,以保证对在手研发产品适用性进行有效而充分的评估。同时对于试验完毕后的实物管理,建议选取固定场地统一对其进行存放与养护,从而避免保管主体争议,而导致实物保管不善而造成的产品损坏。

三、对于抑制无效在制品增量的措施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历年生产组织过程中,各生产单位由于各类原因影响,均不同程度造成工序中低效在制的积压,细分低效在制产生原因、发生环节与生产组织流程的关系,我们建议公司应从如下几方面做好抑制低效存货增量的管控工作。

计划端,首先科学编制公司级生产作业计划,严格控制生产活动依据计划准确执行,从计划源头杜绝超投、超产情况发生。特别是对于检修备品的预投我们将密切与各事业部与检修技术部对接,通过市场情况与部件偶换情况,从而制定在制品储备方案。

过程端,首先依据当年具体生产任务,建立各车型BOM数据库,同时依据工序计划与周期的期量关系,对相关生产单位物料需求情况进行匹配关联,通过颗粒度更小的零部件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发布,从而实现物料精准生产与齐套保供。其次,按照成本管理脉络,强化工作号的发布与使用,通过严肃管控技术室-生产室-材料室BOM明细发布过程,从而保证按需生产,降低源头无效在制产生的概率。最后,强化公司精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将我们已经开始验证实施的自制件一级物流配送体系不断与新厂区缓存区建设相融合,从而减少交接环节,加速流转,避免无效停滞与随意堆放。

输出端,建立月小盘、季大盘及项目结余物料盘点管理体系,依据在制品属性逐项制定处置方案,结合修车、新造或配件及时处置。同时制定存货考核公式与考核指标并与绩效考核连挂,从而对各生产单位在制品管控水平进行约束。

四、控制生产资金层面

近年以来,我们创新使用以工作号为载体按项目归集生产资金统计模式,并通过项目财务报表逐项分析资金属性与构成,凭借这一模式,筛选出大量呆账、推动处置大量在制。未来结合已取得经验,我们规划将持续从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结合成本研讨会经验,进一步推动生产系统成本归集的准确性与开票领料的正确率。其次,与公司财务部密切联动,通过月度生产资金报表,持续细化生产资金构成,三方协同(生产部、生产单位、公司财务部)进一步明确资金属性,通过属性的确认,进一步细化资金结构与处置的优化方案。最后以工作号为媒介,进一步对在制品实物与生产资金帐进行关联,特别是对于检修备品与资金占用的关系进一步明晰,从而对实物帐与委外费、工时费或其他费用进一步识别与剥离,从而保证账物明晰清晰可控。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低效存货处置利用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对公司生产组织管理流程的持续优化,可实现一年以上在制处置、检修封存部件复用金额达标,及研发类产品在实物范畴的全寿命管理,从而确保低效在制增量基本受控,以实现低效存货有效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