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作者

周麟尚 周小莉 赵继涛 段云浩

中国民航大学

课题: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新媒体时代“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课题号:IECAUC2024355

摘要: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网络成为所有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红也层出不穷,而网红直播的对象群体最多的便是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红直播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注重培养高质量大学生人才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避免大学生群体产生负面的价值观,因此,研究新媒体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课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红现象;价值观;大学生

引言:

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使新媒体网红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互联网上形成一种潮流。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网络的主要体验群体之一,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和变化受到了网红现象的深刻影响。虽然网红文化能够带给大学生新鲜、多元的价值观念,但也导致了一些消极影响。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于“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探讨,多聚焦于经济管理学视角的宏观分析,或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维度出发,对网红成名机制、大学生接触网红的途径、对网红的认知评价及其产生的正负效应进行综合考量。然而,这些研究往往存在议题宽泛、问题设置不够精细的问题,难以精准捕捉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深层次、具体化的影响轨迹。此外,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尤其是缺乏详实的数据支撑和直观的图表展示,限制了研究成果的直观性和说服力。为了弄清“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具体影响,本研究将要把文献理论与数据图表进行综合分析与交叉验证,采用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并收集数据,分析网红现象与大学生价值观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叉验证,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直观的洞见。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对个人成长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塑造息息相关,因此,深入探究新媒体时代“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正文:

一、新媒体时代网红现象的特征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特征。网红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内容创作、个人魅力或特定技能获得大量关注和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他们通常活跃在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空间,通过持续输出内容吸引粉丝,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圈层。

网红现象的发展经历了从文字时代到视频时代的演变。早期的网红主要通过论坛、博客等文字平台崭露头角,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红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现如今,网红大部分活跃于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直播带货,打网红pk等方式等吸引眼球。当前,网红经济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红的影响力也从娱乐领域扩展到教育、科技、公益等多个领域。这种发展趋势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特点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逐渐形成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认知和判断。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独立思考,再到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

新媒体网红的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新媒体网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元的价值观念,网红的一言一行从细微到宏大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观点看法,另一方面,网红的多元化也给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带来了挑战,带货造假,血腥暴力等不良网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起到负面作用,正能量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起到正面作用,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开放性与矛盾性并存的特点。

三、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互联网空间中快速崛起的网红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多维度的影响。这一新兴文化形态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美育建构、消费选择、社交行为等多个生活场景中,既扮演着正向引导者的角色,也隐含着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在积极影响层面,有40.84%的被访大学生认可网红在审美培养方面的示范作用。日常生活中,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美妆达人的妆容教程、时尚博主的穿搭分享,通过立体直观的视频呈现,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可参考的审美模板。在消费领域36.65%学生认为网红的"种草"与"避雷"内容对其理性消费形成助力,这种双向信息传播实际上搭建了新型购物决策指南。同时,超过35%的受访者表示会受到优质网红的正向激励,特别是在社会公益、知识传播等领域,青年群体展现出明显的效仿意愿。

然而调研数据也揭开了网红文化的负面影响。在审美导向上,有40.84%的学生觉察到其中暗藏的异化倾向:部分为博取流量刻意打造的“病态美”形象、过度商业化的物质主义价值导向,悄然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审美判断。消费层面上,37.85%的受访者自述曾受夸大宣传误导而购买劣质商品,折射出网红经济中需规范的诚信缺失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有37.65%学生提到某些网红主播突破道德底线的出格言行,其中传播暴力、低俗内容的案例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

从深层成因来看,这种双重效应的形塑存在社会与个体的复合逻辑。积极影响的形成得益于技术手段与管理机制的良性互动:短视频平台借助算法推荐机制扩大优质内容传播触达面,网信部门与时俱进的监管举措则有效维护了网络空间的清朗生态。统计显示,68%的积极效应案例都与平台创新和制度监管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而负面问题的蔓延,则暴露出监管时滞与青年媒介素养待提升的双重困境——数据显示,37%的负面案例源于监管空白地带,31%受访者的误判行为与其媒介信息鉴别能力不足存在直接关联。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要让这一文化形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需构建多方联动的治理框架。

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网络内容分级制度,对传播不良价值观的网红账号实施精准管控。平台企业需优化算法逻辑,优先推荐知识科普、文化传承类内容,同时建立“红黑榜”机制,对优质创作者给予流量扶持。高校层面,可探索将网红文化解析融入思政课,通过“网红现象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辨识信息真伪,并联合行业协会开设“新媒体伦理”工作坊,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此外,社会力量可通过举办“青年网络文化节”等活动,搭建大学生与正能量网红的对话平台,以真实故事激发理性认同。对于大学生自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接触多元文化场景,是抵御虚拟文化侵蚀、筑牢价值观根基的关键路径。

五、结论

在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影响有利有弊,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将对这一现象的影响进行两方面的归纳总结。

首先,对于正面的影响,我们发现‘‘网红’’能够通过分享视频传播知识和技能,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让大学生在碎片时间中获取更多信息。部分‘‘网红’’分享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面的价值观,给大学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形成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一些创新型‘‘网红’’通过其独特的创造力和超人的执行能力,实现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供灵感和方法,创业型‘‘网红’’利用流量进行价值变现,比如直播带货,开设网店等等,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思路。还有小部分‘‘网红’’会探讨生活态度与社会现状,让大学生了解时态的同时引发共鸣,深刻思考。同时,‘‘网红’’基数大,在生活中认识或偶遇网红的可能性能拉近大学生和偶像之间的距离,激励大学生学习其偶像积极、正能量的态度。在大学生上网的过程中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人际关系网,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矛盾的思想,可以让大学生进行思想革命,提高自我辨识能力,拥有更加积极多元的思考。

其次,对于负面的影响来说,一些‘‘网红’’为了追求红利,传播的内容会包含错误的价值观,他们将真假信息穿插输出,有意混淆事实真相,部分“网红”利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不成熟的特点,向其传输错误的政治思想,个别“网红”大肆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信仰,模糊了大学生的政治标准,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有部分‘‘网红’’传达的价值观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他们把‘‘走红’’当作成功的标准,把‘‘一夜成名’’当作追求的目标,助长了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局限了大学生的就业观。有一些“网红”所展现的‘‘网红脸’’、‘‘白幼瘦’’,使大学生审美趋于一致化,还有些‘‘网红’’反其道而行,他们通过‘‘扮丑’’,通过低俗搞怪的视频来博取流量,低俗无味不断深入内心,造成大学生审美降低,扭曲大学生的审美观。有一些带货‘‘网红’’利用粉丝信任直播推销网红产品,利用大学生盲目跟风购买的特质赚取利润,滋养大学生拜金享乐思想的产生。同时在追捧网红的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沉迷网络,忽视现实。

对于以上问题,团队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高大学生应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文明上网,同时建议加强“网红”运营平台的管理,激励网红提升自我素质,相关平台可建立“网红”考核机制以实现监管,打击低俗。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双重性,大学生在享受其带来的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参考文献

[1] 李力,常青。网红文化影响下的青年价值困境及其超越[J]。中国青年研究,2020(6):114-119.

[2] 李翔,郑海鸥,吴月。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3-02(001).

[3] 王莉婧,张清江,张伟。在“耕读研学”中弘扬劳动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0-21(004).

[4]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2-18(002).

[5] 翟博.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课”[N].《人民日报》,2016-10-21(005).

[6] 李文波 , 纳学梅 , 李灏翔 . “网红”现象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J].大众文艺 ,2019(17):226-227.

[7] 杨蓉 . 网红现象对”00”后女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策略 [J]. 人文之友 ,2020(24):254-255.

[8] 胡婧婧 .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J]. 魅力中国 ,2021(20):548-549.

[9] 赵天添 .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形塑的影响 [J]. 百科知识 ,2020(9):3-4.

[10] 蒋杭玲 . 危机与契机——”网红”传播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1(11):281-283.

[11] 吴滑 . 试论”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形塑的影响 [J]. 山西青年 ,2020(1):287.

[12]李翔.“网红”的时代嬗变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人文社会,2016(5):81-86.

[13]赵华.对“网红”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7(5):92.

[14]杨国庆,陈敬良.“网红”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7):93.

[1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14

[16]陈晨.“网红”现象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商业文化,2011(6):199

[17]周星.网络吐槽现象的正反观——观察papi酱的网红现象[J].人民论坛,2016(13):90-91.

[18]杨非,张敏.危机与契机:网红现象背后的青年价值观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7(05):37-42.

[19]郏星星.大学生与网络红人准社会关系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20]庄芩.网络红人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1]陈佳丽,何云峰,白中英.网红对大学生价值形塑的负面效应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7):55-58.

[2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1).

[23]胡德平.大学生“网红”现象分析与教育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04):77-82.

[24]黎晓琳.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态度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