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遗雅韵,奏响青春成长新乐章
赵佳锦
杭州市夏衍中学 浙江杭州 310020
摘要:蛇年春晚凭借广泛的传播力与强大的影响力,将 “非遗文化” 再次推向大众关注的焦点,引发社会各界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深入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着民族的精神血脉。将非遗文化融入高中校园,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能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本文从班主任的视角,探讨非遗文化在高中校园的融合与发展路径,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非遗文化;高中校园;融合
一、引言
中华民族蛇年春晚就像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将非遗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传统智慧,巧妙绝伦的艺术构思,和先进的科技手段三者交织融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绽放出蓬勃不息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在当下文化多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许多青少年对我国璀璨辉煌的非遗文化了解甚少,其传承与发展意识则更为淡薄。非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项目技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郑凌怡&杨发福,2024)。因而,将非遗文化融入高中校园,不仅可以缓解非遗传承的困境,更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品格,增强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其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非遗文化融入高中校园的重要意义
非遗文化进校园,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非遗文化包括口头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医药、历法、体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相应的传统技艺,在了解民俗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身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得古老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非遗文化中也蕴含着诸多传统美德,如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传说、民间故事中蕴含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美德懿行,学生在接触和学习这类非遗文化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将这些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积极向上和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非遗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蛇年春晚《栋梁》引发全球对中国古建筑的广泛关注,以北京中轴线为灵感,运用先进技术呈现超高清裸眼3D数字艺术内容,令观众仿佛置身于古建筑之中,亲自感受榫卯结构、斗拱造型的精巧。对于高中生而言,类似《栋梁》这样的作品便是生动的教材,使其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助于增强其的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坚定文化立场,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这些中华瑰宝。
三、非遗文化融入高中校园的实施路径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非遗元素”
物质文化是班级精神文化形成的基础,它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包括班级内的墙壁布置,黑板报布置等。班主任通过正确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可以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与文化宣传(陈雨露,2020)。因而,班主任在非遗文化融入校园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可以布置学生自主动手制作剪纸、脸谱、传统绘画等非遗作品来装饰教室,促使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设定“非遗文化”相关主题的黑板报制作,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增加其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呈现。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在班上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日常学习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开展“非遗文化”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学校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德育活动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对非遗文化的深入探究,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模态使学生知晓非遗文化背后悠久的历史,了解到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所创造出的精湛技艺,从而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次主题班会,可以围绕民间技艺、传统民俗、民间故事等多个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先自主查询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采访非遗传承人等多个途径获取资料。在讨论分享环节,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理解与感受,并发问“当今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该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来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强调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注和传承非遗文化。
(三)推动家校协调合作
班主任可以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播的融合。在举办家长会时向家长宣传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以及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家长认识到对孩子进行非遗文化教育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贯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理念。例如在假期带孩子去当地博物馆参观当地非遗文化产物,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传统节假日例如春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剪纸进行动手实践,让孩子其实体会到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
四、结语
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见证了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百态与审美情趣,是几千年历史中经得时代浪沙淘洗留下的瑰宝。若能将非遗文化融入高中校园,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作用。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人物,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开展和家校合作等多种路径,能够有效地将非遗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在未来的工作中,班主任应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实践不断创新非遗文化融入方式,让非遗文化在高中校园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助力学生在非遗雅韵的滋养下,奏响青春成长的新乐章,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凌怡,杨发福.非遗文化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4,(26):64-66.
[2] 陈雨露.潜移默化的教育——高中班级文化建设[J].高考,2020,(28):94-95.
作者简介:赵佳锦 (2002,7) 女 汉 浙江省诸暨市(籍贯) 二级教师 本科 职称无 英语 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