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杨志东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分层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适应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应用原则及具体策略,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本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学生在学习历程中逐步积累并形成的,对于个人长远发展及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品质与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因此,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逐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分层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教师可借此完善自身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习惯已然出现明显分层,而分层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其合作探究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和组内成员一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分层教学还有利于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这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困生因跟不上授课进度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情况,还能避免优等生因统一式讲解而出现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原则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知识基础进行科学分层,确保分层合理准确,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二是动态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分层,使分层始终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对基础薄弱层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对高层次学生注重拓展和提升。四是全体性原则。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能只关注部分层次的学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获得进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五是激励性原则。通过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因势利导,对学生分层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分层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课堂上的专注度、参与度,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测试成绩,涵盖各个阶段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学习习惯,像是否善于总结归纳、能否主动预习复习;以及知识基础,即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掌握程度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考量,以便因势利导,从而合理地将学生划分到不同层次。基于这些综合考量,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级,通常分为A、B、C三层,分别对应优秀、中等及需提升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分层并非静态,而是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动态调整,确保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与持续优化,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对教学目标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学目标的制定需依据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确保教学能够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把教学总目标细化为具有层次性和合理梯度的子目标,这些子目标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匹配。以“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为例,对于A层学生,因其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强,教学目标可设为能深入推导与函数单调性相关重要公式,透彻理解其内在含义,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可灵活运用函数单调性知识创新应用。对于B层学生,教学目标可设为能准确理解函数单调性,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常见、中等难度数学问题。对于C层学生,教学目标可设为能切实掌握函数单调性基本概念,能列举生活中简单相关例子,且能辨别式子是否符合函数单调性规律。通过这种分层设定教学目标的方式,可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授课方法分层,针对性教学
在分层教学的框架下,数学教学需摒弃传统模式,转而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紧密围绕“集体引导、小组讨论、个性化指导”的核心思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在数学课堂上,应着重关注中等水平(B层)学生的需求,采取适中速度推进的教学策略,详细讲解指数知识,并辅以课后辅导,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吸收和理解。同时,对于高水平(A层)和低水平(C层)学生,亦需给予足够重视,为其创造适宜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对于A层学生,采取“精炼讲解、强化练习”的策略,教师简要阐述关键点和难点,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深化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指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C层学生,则采取“简化讲解、多次练习”的方式,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传授指数基础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查漏补缺,确保他们掌握必要的概念。至于B层学生,则实施“精细讲解、针对性练习”的教学策略,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促进他们对指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四)课后作业分层,巩固知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扮演着巩固课堂所学、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角色。为了确保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相应难度的作业任务。以“指数”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对于A层学生,可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探究指数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要求他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撰写相关报告。这需要学生对指数知识有深入理解和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B层学生,布置一些中等难度的作业,比如让他们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C层学生,则布置较为基础的作业,如让他们准确记忆指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简单的习题来巩固这些基础知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完成作业,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能够有效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雷智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No.679(03):214-215.
[2]魏燕.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东西南北,2020,No.553(05):122.
[3]张颖.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集美大学,2019.
[4]吴丽芳.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No.1074(27):83-84.
[5]吕国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9(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