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路径
吴冰月
吉林省松原市额如乡中学 1380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极大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做到有效改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路径,以期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路径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路径,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结合生活教育理念,应用生活化教学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以讲授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并通过“题海战术”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该教学方法的弊端已逐步显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隔阂,相互分离,继而影响学生应用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可创新式应用生活化教学法,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营造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结合生活化场景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降低数学教学难度,还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以“正数和负数”课程为例,在该课程教学中,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层次递进。在教学期间,教师可结合“正数和负数”教学内容设计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学习正负数时,教师可营造“生活收支”情境,即“小王的爸爸妈妈三月份共计收入九千八百元,同月购入电暖风机,共计花费八百五十元,并为小王购买新衣服,花费一百三十元”。当教师提出该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正负数的形式记录该生活化情境中所涉及的收支数据。随着课程知识的深入,学生将会接触与学习有理数的计算知识,此时教师同样可营造生活情境,如营造购物情境,使学生结合购物情境灵活运用结合律、交换律等,降低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可在生活情境指导下,高质量掌握数学知识,并在情境运算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融入创意趣味要素,应用游戏化教学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持有较高好奇心。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融入部分创意趣味要素,营造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应用游戏化教学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
以“有理数的乘除法”课程为例,在教学期间,教师可创新教学方法,依据教材“观察与猜想”部分内容设计趣味翻牌游戏。教师引导学生准备6张正反面明显的卡片,将其全部正面朝上摆放,每次翻开四张卡片(包括已被翻过的卡片),转变其朝向,重复多次,让学生尝试是否可在某次翻牌后使卡片全部反面朝上,若可以则说明过程,若不可以则阐述理由。在该趣味游戏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重复上述游戏步骤,但卡片数量增加至7张。完成两次游戏活动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次游戏活动的差异,使学生在游戏探究中寻找到数学规律,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下,各类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在初中数学创新应用游戏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还可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将信息化教学法与游戏教学法相结合,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趣味闯关”程序,借助算法程序自动生成数学题目,学生按照“闯关”程序所示题目进行闯关即可。若学生连续答对五道题目,则闯关成功,能够获得来自教师的奖励,若回答错误则需重新开始。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课程为例,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随机选取两名同学前往讲台,两名同学分别代表某有序实数,并将一名学生视为横坐标数值,另一名学生视为纵坐标数值,若学生面向黑板,则代表正数,若背向黑板,则代表负数,两名学生不断变换方向,而其余学生则需根据两名学生的状态指明该坐标所处的象限,借助该方式使学生透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知识点,且可依托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教学主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推动新课改在初中教学中的落实。
三、强调课堂教学实践,应用探究式教学法
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提升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可将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积极应用探究性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数学知识,挖掘数学魅力,教师在革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当学生通过教材与教学活动对知识点形成基本认知后,则会同步完成“知识输入”过程,为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该知识点,教师需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点,完成“知识输出”,借助该方式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需强调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引入探究式教学法。
以“相交线与平行线”课程教学为例,在新知识讲解期间,教师可让学生准备纸张,用笔在纸张上绘制等距离直线,将其延伸后,使学生认识平行线最基本的性质特征。再以人教版初中数学“轴对称”课程为例,当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知识点后,教师可进一步设计“剪一剪”“画一画”等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事物本身入手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为确保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作用,教师可在创新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同时,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探究式项目,使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与掌握课程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的实施下,通过各种教学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对数学印象完美改观,并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探讨,拉近师生关系。而教师也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身技能,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教学体验,实现初中数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新生.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旬).2023,(11).
[2]蔡添生.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方法分析[J].学周刊.2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