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自动化在风力发电场功率优化与稳定控制中的实践

作者

孙明扬 陈孟乐

河南工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3

摘要: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风力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给其功率输出和电网接入带来诸多挑战。本文聚焦于电气工程自动化在风力发电场功率优化与稳定控制中的实践研究,深入剖析相关技术原理与应用策略。通过阐述风力发电场的运行特性,以及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中的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监测与通信技术等在其中的应用,详细探讨如何实现风力发电场的功率优化与稳定控制。研究表明,合理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风力发电场的发电效率,增强其输出功率的稳定性,降低对电网的冲击,促进风电的高效利用。尽管目前仍面临技术成本、系统兼容性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自动化将在风力发电领域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助力能源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风力发电场;功率优化;稳定控制;可再生能源

一、引言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融合了自动控制、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场,通过对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优化发电策略,可有效提升风力发电场的功率输出质量和稳定性,增强其与电网的兼容性。深入研究电气工程自动化在风力发电场功率优化与稳定控制中的实践,对于推动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二、风力发电场运行特性分析

2.1 风能特性

风能是一种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自然能源。其大小和方向受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规律。风速的波动范围较大,且难以准确预测,这使得风力发电机捕获的风能具有不确定性,进而导致风力发电场的输出功率不稳定。

2.2 风力发电机特性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设备,其输出功率与风速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风力发电机存在切入风速、额定风速和切出风速三个关键风速点。当风速低于切入风速时,风力发电机无法启动发电;在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之间,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当风速达到额定风速时,风力发电机达到额定功率输出;若风速继续增大超过切出风速,为保护设备安全,风力发电机会停止运行。此外,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转速、桨距角等参数也会影响其发电效率和功率输出特性。

2.3 风力发电场对电网的影响

由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大规模风力发电场接入电网后,会对电网的电压、频率和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在电压方面,风电功率的波动可能导致电网电压出现波动和闪变,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在频率方面,风电的间歇性可能使电网频率发生偏差,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稳定性方面,风电的随机变化可能引发电网功率振荡,降低电网的动态稳定性。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在风力发电场功率优化中的应用

3.1 自动控制理论在风机控制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在风力发电场中,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风机的高效控制,优化功率输出。例如,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算法,根据实时风速和风机运行状态,自动调整风机的叶片转速和桨距角,使风机始终运行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提高发电效率。此外,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方法也逐渐应用于风机控制中,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风能的不确定性和风机的复杂特性,进一步提升功率优化效果。

3.2 电力电子技术在功率调节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电能变换和控制的关键技术,在风力发电场功率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如变流器、逆变器等,能够对风力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进行高效转换和调节。变流器可实现对风机转速的灵活控制,使风机在不同风速下都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逆变器则将风机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并实现对电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提高电能质量,优化功率输出。

3.3 智能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在发电优化中的应用

利用智能监测技术,通过在风力发电场部署各类传感器,可实时采集风机的运行参数、风速、风向、温度等数据。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能够获取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故障预警信息以及风能资源分布规律等。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可优化风机的布局和调度策略,合理安排风机的启停和运行时间,提高发电场的整体发电效率,实现功率优化。

四、电气工程自动化在风力发电场稳定控制中的应用

4.1 电压稳定控制技术

为维持风力发电场接入电网后的电压稳定,可采用多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例如,通过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等无功补偿装置,根据电网电压的变化实时调节无功功率的输出,补偿电网的无功缺额,稳定电网电压。同时,利用自动电压调节器(AVR)对风力发电机的励磁进行控制,调节发电机的端电压,增强电压稳定性。

4.2 频率稳定控制技术

针对风力发电对电网频率的影响,可采用频率控制策略来维持电网频率的稳定。一方面,通过对风机的控制,使其具备一定的频率调节能力,当电网频率发生变化时,风机能够自动调整输出功率,参与电网的频率调节;另一方面,利用储能装置与风力发电场联合运行,在风电功率波动较大时,储能装置可快速充放电,平抑功率波动,稳定电网频率。

4.3 功率振荡抑制技术

为抑制风力发电场接入电网后可能引发的功率振荡,可采用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广域测量系统(WAMS)等技术。PSS 通过向发电机励磁系统提供附加控制信号,增加系统的阻尼,抑制功率振荡;WAMS 则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同步相量测量,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功率振荡的分析和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有效抑制功率振荡,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风力发电场功率优化与稳定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风力发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降低风电对电网的不利影响,推动风力发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将在风力发电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一方面,应加大研发投入,降低技术成本,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与兼容性;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探索新的控制策略和方法,如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场的智能化水平和功率优化与稳定控制能力。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推动风力发电场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实现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助力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王明. 风力发电场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44(10):112-117

[2] 李华. 自动化控制策略在风力发电场中的应用研究[J].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34(5):45-50

[3] 张强. 基于实时监测系统的风力发电场电力系统稳定性优化[J]. 电力工程技术,2021,39(3):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