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体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李峪涛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402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策略。分析了其内涵与意义,并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方式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同时结合案例说明了策略的应用,最后指出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学体系,从而推进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主要关注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师对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协调配合,教师需要借助“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调整和改进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这一理念,成为当前数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持续、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又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教学与评价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策略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明确初中数学的学习目标,降低了整体数学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数学学习目标,设定较清晰的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构建。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单元,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将这一目标细化为:学生能准确说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能熟练运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增长率等实际问题,使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如生活实际情境、数学史情境、问题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家赵爽利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的历史故事,展示“弦图”的构造,让学生在感受数学文化魅力的同时,思考如何通过图形的面积关系来证明勾股定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中,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的部分条件,让学生分组探究在这些条件下能否画出唯一确定的三角形,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合理选择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发言、提问、小组合作参与度、课堂练习完成情况等进行即时评价。评价语言要具体、有针对性,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定期组织阶段性测试,如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对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测试内容要涵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方面,题型要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应用题、探究题等,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的知识漏洞和能力短板,从而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补救措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合理选择评价方式,并遵循目标导向、多元评价、过程性与发展性等原则,能够实现教学与评价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銮容.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2(22):77-79.

[2]诸应是,沈南山.“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案例分析———“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为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2(20):22-25.

[3]唐明超.大中小学教学评一体化思政课微专题教学研究———以西南联大精神育人实践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1(Z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