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究

作者

周洁

红峰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215300

家庭与幼儿园作为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两者在幼儿德育教育中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实现协同合作,才能为幼儿营造一致、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

一、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符合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幼儿思维呈现出具体形象与直观的特性,其对于品德的领会及接纳,主要借助日常生活里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身边人行为的效仿来达成。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每日身处的环境,家庭成员与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均会成为幼儿效仿的对象。倘若家庭与幼儿园在德育工作上能够达成协同一致,幼儿便会在不同环境中接收到一致的品德规范及行为准则,进而深化对品德的领会与认同,养成稳固的品德习惯。反之,要是两者的教育存在差异,幼儿就会陷入困惑,难以构建正确的品德观念。

(二)发挥家庭和幼儿园各自的优势

家庭于幼儿德育工作而言,具备情感性与渗透性的优势。家庭成员和幼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情感关联,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幼儿的品德发展。例如,父母的孝顺、诚信等品质,会借由日常相处传递给幼儿。幼儿园则拥有专业性与系统性的优势,幼儿园教师掌握专业的教育知识与技能,能够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规划,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像是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培育幼儿的合作、分享等品德。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合作,能够将双方优势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幼儿德育教育的成效。

二、当前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开展幼儿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不畅

部分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一方面,家长因工作忙碌等缘由,鲜少主动与教师交流幼儿在家中的品德表现以及自身的教育困惑;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尚未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无法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品德状况以及幼儿园的德育计划。沟通的缺失使得双方不能及时了解幼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理念不一致

存在一部分家长跟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家长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幼儿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培育上,认为德育并非关键之处,对幼儿园开展的德育活动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幼儿园德育工作不予配合。幼儿园教师却着重突出德育于幼儿成长进程中的重要价值,致力于培育幼儿形成优良的品德以及行为习惯。这种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会导致双方在教育手段与教育内容层面出现意见分歧,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持续性与实际成效造成影响。打个比方,面对幼儿的自私举动,家长可能选择忽视,教师则会特别加以纠正,这使得幼儿感到无所适从。

(三)协同机制不健全

当前,许多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协同机制。幼儿园尽管会组织一些家长活动,比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但这些活动往往形式单一,欠缺针对性与系统性,无法切实达成家庭与幼儿园在德育方面的深度协同。同时,也未明确双方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职责与分工,致使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出现责任不清晰、相互推诿的情形[1]。

三、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幼儿园可以每个月举办一次家长会,向诸位家长详尽阐述幼儿园的德育规划、近期施行的德育活动以及幼儿在园期间的品德呈现状况。与此同时,设定家长开放日,使得家长能够踏入幼儿园,观察幼儿在园一整天的生活,知悉幼儿品德方面的发展态势。家长借助此契机,也可与教师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以及自身的教育构想。在日常沟通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家长微信群或者 QQ 群,教师能够于群里及时发布幼儿在园的品德表现情形、德育活动的照片与视频等等,让家长随时获悉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动态。家长同样可以在群里分享幼儿在家发生的品德故事以及教育心得,与其他家长和教师展开交流互动。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还能够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展开单独沟通,针对幼儿面临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度探讨。

(二)统一教育理念

幼儿园可按一定周期组织家长培训活动,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为家长讲解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幼儿品德发展具备的特征以及家庭德育可用的方式与技巧等内容。经由培训,促使家长认知到德育工作在幼儿成长进程中的关键重要性,扭转过度重视智力教育而轻视品德教育的观念,知晓科学合理的德育方法,从而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层面达成一致。在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交流方面,幼儿园能够组织一些亲子德育活动,像亲子公益活动、亲子品德故事分享会之类。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能够共同参与其中,彼此交流教育经验与想法,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进而统一教育理念。举例来说,在亲子公益活动当中,家长和教师能够一同引导幼儿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幼儿在实践体验中领悟品德的内涵意义。

(三)开展协同德育活动

幼儿教师可依照不同的节日以及季节情况,开展主题式的德育活动,诸如,“中秋节感恩活动”“植树节环保活动”等等,并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和家长一同谋划活动方案,分工协作,引领幼儿在活动里养成优良的品德习惯。例如在“中秋节感恩活动”里,家长能够和幼儿携手制作月饼,教师则负责组织幼儿开展感恩故事分享会,让幼儿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其他人。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家庭与幼儿园能够联合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养老院、参观科技馆等活动。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和家长一同引导幼儿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培育幼儿的社会担当意识 [2]。

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开展幼儿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协同过程中还存在沟通不畅、教育理念不一致、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统一教育理念、开展协同德育活动等路径,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妮 ." 家园社 " 协同共育理念下幼儿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J].2024.

[2] 秦虹 . 让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在幼儿园绽放光彩 [J]. 教育艺术 ,2023(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