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
李武才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中学
一、正视心理阴影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德育工作与质量
德育教育往往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将德育教育作为根本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则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为从容地面对多种困难与挑战。但想要使德育工作质量得到保证,教师应对当前中学生心理状态有深入了解,尤其要深入探究心理阴影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情况。详细来说,对于部分初中生而言,其家庭情况较为特殊,即,属于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引导,再加上青春期的学生较为叛逆,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抵触心理、反叛心理,进而产生诸多消极情绪。教师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状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引导学生自由活动、交流及学习中。由于很多初中生都存在自身认知局限,因此,很容易产生自闭、逆反、暴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深入了解心理阴影对学生的上述影响,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为学生设定更多与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并设定生活化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德育素养及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生活化交流任务,如,规定每天与学校其他学生或教师的交流时间、交流频次,以此促进学生展开心扉,逐渐形成与人主动交谈、主动沟通的良好习惯,这也有利于学生突破心理阴影限制,积极拥抱美好生活。
二、形成家校联动机制,发挥家长心理教育作用
对于以往的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在具体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学校或教师往往忽视了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但整体来看,很多家长往往对孩子心理教育的理解较为浅显、单一,致使很多家长虽然意识到了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至关重要,但并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更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及身体健康情况,也正是因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忽视,导致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情感需求没有被满足,内心世界黯淡无光,这势必会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今后,学校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秉持家校共育原则,联合学生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以此逐渐增强学生自尊心。需要班主任与留守学生、网瘾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告知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情况,并深入关注学生内心状态,包括情绪波动、兴趣爱好取向等。此外,学校还应定期为学生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培训活动中,应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技巧、与孩子相处模式、了解孩子内心状态及品质的具体方式等,当学生家长在参与培训过程中逐渐形成上述能力后,则可以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机制。即,在校园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心理状态。而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则可以运用更为适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实现与孩子情绪及情感互通,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生成。
三、将抑郁症学生心理教育作为重点,提升其思想品质
对于当前初中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抑郁症倾向,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将抑郁症学生心理教育作为主要方向之一。根据 ⟨⟨2022~2023 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 18 岁以下人群患抑郁症的比例为 30.28% ,并且,这一数据还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归根结底,与部分学生长期遭受情绪暴力或家庭亲子关系僵化有关。经调查发现,有一部分18 岁以下的抑郁症学生都是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家庭,这些学生往往在心理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性格极端、对学习缺乏兴趣、与人交流时态度恶劣等。对于班主任而言,应了解抑郁症学生上述特征,结合其实际心理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达成德育教育目标。而提升抑郁症学生思想品质则是达成相应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想要提升抑郁症学生思想品质,应有针对性地培养抑郁症学生自信心,使其在日常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点、潜力,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同时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当抑郁症学生产生上述认知后,则可以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着重发展自身强项,消除自卑情绪,勇于面对挫折与困难。具体而言,教师或学校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规模不等的、有竞技属性的活动,如象棋比赛、田径比赛、歌唱比赛、舞蹈比赛、演讲比赛等,开展上述比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挖掘学生强项,尤其使抑郁症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潜能,学生会在参与上述活动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同时也提升其思想品质,有利于抑郁症患者形成更为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此外,对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恢复家长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项职责,使学生形成自信心及积极情绪,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生成。
四、结束语
初中班主任应意识到自身重要职责,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德育作为重要教育方向,使学生在形成健康心理状态的同时,提升自身道德品质。教师可以从正视心理阴影对学生的影响、构建家校联动机制、提升抑郁症学生思想品质等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后续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 .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C]// 福建省商贸协会.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 论文汇编(三).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特殊教育学校 ;,2021:166-169.DOI:10.26914/c.cnkihy.2021.000881.
[2] 王小丽 .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J]. 青春岁月 ,2017,(01):146-147.
[3] 唐桂玲 . 如何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上渗透德育教育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8):9.
[4] 刘桂香 .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18,(28):5.
[5] 彭敏 .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J]. 才智 ,2019,(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