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函数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刘程燕
宁夏育才中学 750021
一、引言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然而,当前高中函数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困难、数形结合能力较弱、应用意识不足等。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动态演示、实时交互和可视化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函数知识体系,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增强直观感知,促进概念理解
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函数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表征。例如,利用GeoGebra 等动态几何软件,可以实时展示函数图像随参数变化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参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准确的函数概念表象。
2. 支持数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计算机代数系统(如 Mathematica)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如 Desmos)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探究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观察图像、分析数据等方式开展数学实验,自主发现函数性质,体验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3. 促进联系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函数类型之间的联系,比较各类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征。通过叠加显示多个函数图像,学生可以直观理解函数间的变换关系,形成系统的函数知识结构。
三、信息技术辅助下函数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四步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1. 情境创设阶段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指数函数教学中,通过视频展示细胞分裂过程,并用动态图表呈现数量变化,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此阶段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可借助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模拟投资理财中的复利计算,直观感受指数增长的特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2. 探究发现阶段
指导学生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探究活动。在三角函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调整振幅、周期、相位等参数,观察图像变化规律,自主总结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可采用小组协作方式,让学生在 GeoGebra 中创建函数图像库,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各类函数的性质特征,培养数据分析与归纳能力。
3. 验证应用阶段
运用技术工具验证猜想,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二次函数应用中,利用几何画板优化最大面积问题,通过拖拽顶点实时观察面积变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可引入传感器技术,收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如弹簧振动、单摆运动),用函数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 反思提升阶段
通过屏幕录制、过程回放等功能,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整理知识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技术使用经验,提升元认知能力。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探究轨迹和思维过程,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研讨,促进深度反思和能力迁移。
(二)具体函数内容的教学方法
1. 初等函数教学
幂函数:利用滑动条动态展示指数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比较不同幂函数的性质和特征。通过设置特殊点跟踪功能,观察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理解幂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指数函数: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增长率的差异,理解" 指数爆炸" 的现象本质。可结合疫情传播模型、人口增长模型等现实案例,让学生体会指数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三角函数:使用单位圆动态演示角度与坐标的关系,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利用物理仿真软件展示简谐振动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联系。
2. 函数变换教学
采用叠加显示的方式,直观演示平移、伸缩、对称等变换过程。通过保留原函数图像,学生可以清晰观察变换效果,掌握 "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等规律的本质。设计交互式练习,让学生通过拖拽操作实现指定的函数变换,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可引入函数变换游戏,通过闯关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3. 函数应用教学
利用电子表格处理实际数据,建立函数模型。例如收集当地气温变化数据,用三角函数模型进行拟合预测,体会函数的应用价值。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如最优定价策略、最大收益问题),运用函数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求解和验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建议与注意事项
1. 技术选择的适切性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简单直观的内容可选择GeoGebra 等轻量级软件,复杂计算则可使用 Mathematica 等专业工具。避免技术使用流于形式,确保服务教学目标。
2.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笔运算和逻辑推理。要合理安排技术使用时机,保证学生必要的计算训练和思维培养,实现技术与传统的优势互补。
3.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要提前熟练掌握技术工具,设计合理的探究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及时指导。
4. 评价方式的创新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重视探究过程。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操作记录、探究报告等过程性材料,全面评估其学习成效。
五、结语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为高中函数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动态化、可视化、交互化的方式,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掌握函数性质,发展数学思维。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函数教学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教师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函数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高中数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光明 .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20(5): 112-117.
[2] 张景中,彭翕成 . 动态几何教程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3] 何克抗 .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J]. 电化教育研究,2020,41(2):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