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片段挖掘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实践研究
李龙梅
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0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愈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堂的动态生成性。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产生的宝贵教学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 。通过对教学片段的深入挖掘,能够有效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不足,缺乏挖掘与利用的能力,导致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被忽视。因此,开展基于教学片段挖掘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片段中生成性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片段中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时,因各种不确定因素而随机产生的,能够为教学目标服务、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各类资源。它可以是学生独特的疑问、新颖的见解、突发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是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等。
(二)特点
1. 动态生成性:生成性资源并非预先设定,而是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动态产生,具有不可预测性。
2. 即时性:这些资源往往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瞬间出现,需要教师及时捕捉,一旦错过,可能就无法再现。
3. 多样性: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语言表达、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4. 价值潜在性:虽然生成性资源看似偶然,但其中蕴含着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进的潜在价值,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
三、挖掘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挖掘生成性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特的问题或见解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对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处理,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教师能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智慧,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融入教学,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基于教学片段挖掘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实践策略
(一)课堂教学环节
1. 创设宽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例如,在《草船借箭》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提出“如果诸葛亮借箭失败,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一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有的从军事战略角度分析,有的从人物关系角度思考,产生了许多新颖的观点,这些观点就是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关注课堂意外事件,转化教学契机
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意外事件,如突然的外界干扰、学生的突发状况等。教师应保持冷静,将这些意外转化为教学契机。例如,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窗外突然飞进一只蝴蝶,引起了学生们的骚动。教师没有急于维持纪律,而是顺势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外形、动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看到的情景,并鼓励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即兴写作。这一意外事件就转化为了生动的写作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 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深入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也是重要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深入思考。比如在字词教学中,学生常把“拔”和“拨”混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从字形、字义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区别,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作业批改环节
1. 发现典型错误,开展针对性教学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注意收集学生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例如,在批改作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生成性资源,在课堂上开展“如何生动描写人物外貌”的专题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关注独特答案,拓展教学思路
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独特、有创意的答案,教师要给予重视。如在一道阅读理解题中,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参考答案不同,但却有自己的合理见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这些答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三)课外阅读指导环节
1. 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挖掘生成性资源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是挖掘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西游记》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不同角色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猪八戒虽然贪吃懒惰,但也有善良可爱的一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讨论,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的观点和想法不断碰撞,产生了丰富的生成性资源
2. 引导学生提问,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或推荐相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查阅。比如,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诸葛亮为何坚持北伐”这一问题产生疑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等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五、结论
基于教学片段挖掘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阅读指导等环节采取有效的实践策略,能够充分挖掘生成性资源的价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和加强教学资源共享等保障措施,能够进一步优化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不断探索创新,让生成性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