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电子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

作者

吕运来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211300

一、引言

工匠精神作为当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育人目标,不仅关乎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更体现了其责任意识、敬业态度和持续进步的动力。在中职电子实训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偏重技能传授,忽视了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导致“重操作、轻育人”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职电子实训教学中的现状与不足,探索有效融入工匠精神的路径,为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提供有益借鉴。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敬业执着、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和精神风貌。它不仅代表着对技术的不断追求,更体现了一种严谨的职业态度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对工作保持高度专注,注重细节,能够耐心沉稳地完成每一道工序;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力求将每一项任务做到最好;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并在实践中持续总结和改进,勇于创新与进步。在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是其未来适应职场、谋求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中职电子实训的定义与特点

中职电子实训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教学中,围绕电路设计、焊接、调试、组装、故障检测等实际技能,通过专门的实训课程或项目,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升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强、任务驱动、操作规范性高、职业导向明显和可评价性强等显著特点。学生主要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反复练习来巩固技能,实训内容多以项目或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强调严格的操作流程与安全规范,并紧贴企业岗位需求,注重就业对接。同时,学生的实训成果可通过成品质量、故障排查等标准进行量化评价。

三、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感与耐心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普遍存在敷衍应付、缺乏主动性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他们容易浮躁,不重视细节,缺乏责任感与耐心,对待任务常常追求“完成”而非“做好”,这与工匠精神所倡导的专注、严谨和精益求精存在明显差距。

(二)教学内容偏重技能操作,忽视精神品质培养

当前电子实训教学内容普遍偏重于技能操作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精神品质和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课程设置多集中于“教技术”,缺乏对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和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引导,导致学生只会“做事”,但不会“做事的人”。

(三)实训教学过程缺乏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引导

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与价值观教育明显不足。许多教师更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操作流程和评估结果,忽略了在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工作规范、工艺标准等内容,未能将工匠精神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得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四)教师在“育人”意识上存在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育人”意识上仍存在薄弱环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与情境设计。有些教师将实训课仅视为技术训练平台,而忽视了其作为学生品格塑造和精神引导的重要作用,缺乏引导学生反思、激发兴趣和强化职业认同的有效方法,进而影响了工匠精神的有效传递与培养。

四、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一)优化实训课程设计,融入职业精神内容

课程不仅是技能传授的载体,更是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渠道。在设计实训课程时,应将职业精神内容有机融入技能教学中,设置如“操作规范要求”“质量意识提示”“责任任务分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完成技术操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可结合企业标准或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把事情做好”的意义,从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二)建立项目式教学机制,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归属感

传统实训教学多以任务分散、操作单一为主,难以激发学生责任意识。采用项目式教学,将多个技能模块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仿真实训项目”,例如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电子产品,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各环节工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在项目中明确分工、承担责任、协调合作,从而增强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有助于工匠精神的逐步形成。

(三)营造真实职业环境,强化规范意识与工作标准

实训场地应尽可能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包括设备布局、操作流程、着装要求、质量检查等,帮助学生树立“进厂即上岗”的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能意识到职业规范的重要性,养成严谨细致、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此外,还可以引入企业师傅讲解工作标准或分享经验,使学生了解一线工匠的工作状态与精神追求,增强现实感和责任感。

(四)加强教师示范引领,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中职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操作示范中体现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工作习惯和态度表现,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例如,教师在焊接演示时精细对待每一处细节,就能让学生理解“精益求精”的意义。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反思改进,培养他们“追求更好”的意识。

五、结语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电子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及强化教师示范引领,可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今后应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将“育人”理念贯穿实训全过程,真正实现技能培养与精神塑造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伟 , 张姝 . 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索 [J]. 中国就业 ,2025,(04): 90-91.

[2] 张慧敏, 徐敏. 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各环节的实践研究-- 以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路》为例 [J]. 内江科技 ,2024,45(11): 48-49+131 .

[3] 赵云明 , 李朝霞 , 蒋晓艳 , 等 . 工匠精神引领下电气工程实践体系建设探索 [J]. 科技风 ,2024,(17):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