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班级管理中德育与智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分析

作者

郭琳琳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272002

引言

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与知识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需同时承担德育与智育的双重任务。传统班级管理常存在“重智育轻德育”或“德育智育各自独立”的问题,导致德育流于形式、智育缺乏价值引领,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德育与智育的融合,能让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相互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

一、中学班级管理中德育与智育融合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全面发展教育理念

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是德育与智育融合的核心理论支撑。该理念强调教育需兼顾学生品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发展,德育关注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质的培养,智育聚焦知识传授与思维能力提升,二者同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班级管理中,二者的融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避免“单向度”教育的局限,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涵养品德,在品德塑造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育分”与“育人”的统一。

(二)现实必要性:学生发展与教育需求

从现实需求来看,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是应对中学生发展特点与教育改革要求的必然选择。中学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价值观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需通过德育引导树立正确方向;同时,该阶段是知识积累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智育需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若二者分离,可能导致学生“有才无德”或“有德无才”。

(三)实践可行性:班级管理的场景优势

班级管理的多样化场景为德育与智育融合提供了实践空间。班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涵盖课堂教学、班会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日常事务管理等多个场景。这些场景既包含知识学习的智育元素,也蕴含品德培养的德育契机,如课堂讨论可融入价值观引导,班会活动可结合知识主题,日常事务管理能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二、中学班级管理中德育与智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课堂教学:挖掘知识中的德育元素

课堂教学是德育与智育融合的主阵地,需在知识传授中挖掘德育价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德育元素,如语文课堂分析文章时引导学生体会家国情怀、诚信品质;历史课堂通过历史事件讲解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理科课堂借助科学家事迹传递严谨求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班级活动:设计“德智共生”主题活动

班级活动是二者融合的重要载体,需设计兼具知识属性与德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可围绕学科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如数学学科的“社区数据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收集、分析数据的同时,了解社区需求,培养服务意识;可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如“读书节”班会中,学生分享书籍知识的同时,交流书中传递的正能量,实现“读书启智”与“读书立德”的结合。此外,日常班级活动如值日安排、班干部选举等,可融入责任教育、规则意识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既提升组织能力,又涵养品德。

(三)班级文化:营造“德智相融”的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能为融合提供持续的环境支撑,需营造兼具知识气息与道德引领的文化氛围。在物质文化方面,教室布置可设置“知识角”展示学科拓展内容,同时设置“美德墙”展示学生的良好行为;在制度文化方面,制定班级规则时兼顾学习要求与品德规范,如“作业管理制度”既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也强调诚信作答;在精神文化方面,确立班级口号、班级目标时,融入“勤学”与“修德”的双重导向,通过日常熏陶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自觉追求知识与品德的共同提升。

三、保障中学班级管理中德育与智育融合的措施

(一)提升班主任融合管理能力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需提升其德育与智育融合的管理能力。学校可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帮助班主任掌握融合的理念与方法,如如何挖掘学科德育元素、设计融合型班级活动;鼓励班主任之间交流融合管理经验,分享优秀案例;支持班主任参与教育科研,探索适合本班学情的融合模式,确保班主任能有效统筹二者融合,避免管理中的“偏向性”。

(二)建立融合导向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融合的“指挥棒”,需建立兼顾德育与智育的班级评价标准。在学生评价方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需纳入品德表现,如课堂参与中的合作态度、日常行为中的责任意识等,采用“学业 + 品德”的综合评价方式;在班级管理评价方面,将二者融合的成效作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标,如融合型活动的开展频率、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情况等,通过评价引导班级管理向“德智融合”方向发展。

(三)加强家校协同配合

家校协同是保障融合落地的重要外部力量。班主任需通过家长会、家校群等渠道,向家长传递“德智融合”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品德培养,避免仅关注学业成绩;可布置“家校共育”任务,如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庭读书分享”“社区公益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场景中继续接受知识与品德的双重教育;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确保德育与智育融合贯穿学生学习与生活全过程。

结束语

中学班级管理中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是落实全面育人目标的关键路径。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班级活动设计、班级文化营造,可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涵养品德,在品德塑造中提升学习动力。未来,还需持续优化融合措施,强化班主任能力、完善评价体系、深化家校协同,推动融合从“实践探索”走向“常态化落地”,真正实现中学生知识与品德的同步发展,为其终身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剑 . 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探讨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 2021, (07): .

[2] 孟完刚 , 石彩梅 . 在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的策略研究 [J].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 2021, (05): 137-138.

[3] 杨荧 . 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构建 [J]. 教学与管理 ,2019, (25):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