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整合策略研究
陈美辉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21422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高中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德育教育也面临内容单一、方法传统的问题。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往往分散开展,缺乏系统整合和实践指导,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1]。有效整合两类教育内容,通过课程设计、分层教育和实践活动,成为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和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向,也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研究契机。
一、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关注心理状态与道德素养的同步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及自我认知问题,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价值观,提升自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
2. 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有助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需求,及时干预情绪波动和行为偏差,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系统的教育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调适、互助合作,减少矛盾冲突,提高班级凝聚力与管理效率,为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效学习创造良好环境[2]。
二、当前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整合
目前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多以独立课程或活动形式存在,缺乏系统化和整体性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将心理调适与道德素养相结合,导致教育效果零散,无法形成对人格、价值观和心理能力的全面促进,学生难以在实践中自觉应用所学内容。
2. 教育层次和针对性不足
班级管理中现有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缺乏分层次、分类别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年龄段、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需求。部分学生因教育内容过于统一或浅显而无法获得实际帮助,心理困扰得不到有效疏导,道德素养培养也缺乏针对性和深度,影响教育实效。
3. 教学氛围与实践机会有限
当前高中班级中,课堂和管理环境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与德育实践活动受限,学生缺乏真实情境下的体验和自主实践机会。班级氛围偏紧张,学生心理压力大,互助合作和情感交流机会少,难以形成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影响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的有效培养。
三、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整合策略
1. 开设德育与心理整合实践课程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课程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道德认知和心理素质培养中同步发展。课程通过系统设计,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在理解道德规范的同时掌握自我调适与情绪管理的方法 [3]。教师可以设计以班级情境为背景的整合课程,如“校园冲突调适与合作训练”,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解决冲突、调整情绪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团队活动中体现互助、诚信与责任感,同时学习情绪调节策略。课程结束后可组织小组分享和反思,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2. 开展层次性心理德育整合教育
层次性教育强调针对不同心理发展阶段和德育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效果更精确和有效。高中生个体差异明显,心理健康与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教育方案,实现精准育人。教师可以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和德育基础测评,将学生按发展水平分为若干小组,然后为不同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教育活动。例如,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伦理讨论、情绪管理策略设计,而中低年级学生重点开展日常行为规范与简单心理疏导活动。课堂中可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表演等方式,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体验并获得针对性指导,从而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心理素质与道德意识,实现教育的分层落实。
3.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学习能力
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如果缺乏实践机会,很难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难以提升。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运用心理调适和道德行为原则,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情绪调控水平。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心理技能训练日”,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情绪日记记录、压力释放训练、同伴支持小组和心理小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应对考试焦虑或与同学冲突,通过记录和分享感受,教师给予即时反馈和指导。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总结经验,制定个人心理健康计划。
4. 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管理氛围
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环境。良好的氛围能够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德育与心理教育活动,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班级文化角、开展主题班会和心理分享活动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例如,在每周班会中安排“心情分享时间”,鼓励学生表达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予鼓励和建议;教师及时肯定良好行为,关注学生心理动态。课堂布置和班级规则设计中也可体现关爱与尊重,形成公平、互助、包容的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设整合课程、开展分层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实践能力以及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同步关注学生心理素质与道德修养。学生在实践、讨论和互动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持续推进这一整合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和积极价值观提供了坚实保障,促进教育目标的科学实现。
参考文献:
[1] 方义平 . 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融合对策探讨 [J].科研成果与传播 , 2024(5):0085-0088.
[2] 赵小飞 . 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整合策略 [J]. 青春期健康 , 2023, 21(9):69-71.
[3] 刁金怀, 李晨.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C]//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二).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