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西藏高原良种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作者

仁增旺姆

林周县甘旦曲果镇人民政府 851600

引言

在青藏高原的广袤土地上,农业不仅是维系数百万农牧民生存的基础产业,更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西藏高原地处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气候寒冷干燥,无霜期短,土壤贫瘠,自然条件严酷,严重制约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潜力。长期以来,作物品种老化、牲畜遗传资源退化、单位面积产出低下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瓶颈。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人口增长带来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增长,成为西藏农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此背景下,良种推广作为一种集生物技术、生态适应与社会管理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逐渐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良种不仅意味着更高的产量潜力,更蕴含着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能力以及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通过科学选育和系统推广适应高原特殊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能够在不显著增加土地与水资源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农业产出的质与量的双重跃升。这一过程不仅关乎粮食安全与经济增收,更深层次地影响着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农牧民生计的韧性。

一、良种推广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路径

(一)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实现

在水资源极度匮乏、耕地资源稀缺的高原地区,提升单位水土资源的产出效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良种推广通过优化作物生理特性与根系结构,显著增强了对有限水土资源的利用能力。例如,新推广的青稞品种普遍具有更深的根系分布与更强的水分吸收能力,使其在降水稀少的季节仍能有效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减少灌溉依赖。同时,部分品种具备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即在相同蒸腾耗水量下能固定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在干旱胁迫下维持较高的生物量积累。在土壤养分利用方面,现代良种通过增强根系分泌有机酸、提高菌根共生效率等机制,显著提升了对土壤中难溶性磷、钾等养分的活化与吸收能力。这不仅减少了化肥投入需求,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还有效缓解了高原土壤肥力持续下降的压力。此外,良种推广与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等农艺措施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进一步放大了良种的资源优化效应。

(二)生物资源协同利用与系统韧性增强

良种推广不仅局限于单一作物或牲畜品种的改良,更体现在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的协同优化。通过推广具有固氮能力的豆科作物品种(如豌豆、扁豆),或在草 - 畜系统中引入高蛋白牧草品种,实现了系统内养分的内部循环与高效转化。例如,在青稞 - 豆类轮作体系中,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可为后茬青稞提供约 30%-50% 的氮素需求,显著减少化肥施用。在畜牧业中,推广高产优质饲草品种与改良型牦牛、藏羊品种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单位草场的畜产品产出,还通过缩短饲养周期减少了牲畜对草场的持续压力,有利于高寒草甸的生态恢复。更重要的是,良种的多样性推广增强了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冗余,使其在面对气候变化、病虫害爆发等外部冲击时具备更强的缓冲能力与恢复能力。这种基于良种的系统性资源优化,超越了传统“增产”思维,转向“高效、循环、韧性”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二、良种推广驱动的农业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

(一)生产效益提升与农牧民生计改善

良种推广最直接的效应体现在农业生产效益的显著提升。新品种的高产稳产特性直接转化为更高的单位面积产出与更稳定的收入来源。以“藏青 2000”为例,其平均亩产较传统品种提高 20% 以上,在部分高产示范区甚至达到 30%- 40% 的增幅。这一产量提升不仅满足了本地粮食需求,还为发展青稞深加工产业(如青稞酒、青稞米、青稞面粉)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在畜牧业方面,改良型牦牛的生长速度与产肉率显著提升,使得出栏周期缩短,单位草场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这些经济效益的释放,直接改善了农牧民的现金收入与生活水平,增强了其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接受度与参与意愿。更为深远的是,良种推广带动了种子产业、技术服务、农机配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为高原乡村经济注入了持续活力。

(二)农业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动力

良种推广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推动农业结构深层次调整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高产高效品种的普及,传统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粗放模式逐渐被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所取代。这促使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向更具效益的农业领域集中,推动了种植结构与养殖结构的优化。例如,部分适宜区域开始发展优质饲草专业化种植,为草食畜牧业提供稳定饲料来源;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如藏红花、雪菊)的良种推广,则开辟了新的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同时,良种推广与绿色生产方式(如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的结合,为西藏高原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提供了坚实支撑。消费者对高原纯净环境与优质产品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了良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溢价能力。

结论

这种由良种驱动的结构转型,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更强化了其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为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未来,良种推广需进一步强化生态安全底线、尊重地方知识体系、完善推广服务体系,使其真正成为支撑西藏高原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

参考文献:

[1] 张华国 . 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我见——基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新组建 [J]. 西藏科技 ,2014,(06):35-37.

[2] 秦丹. 西藏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04.

[3] 廖俊国 . 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5,(03):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