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火电厂定价策略分析

作者

庄经东

华能大庆热电有限公司 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一、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特性对火电厂定价的核心影响

1.1 现货价格波动性与定价响应需求

电力现货市场具备明显的时间周期特性,其日内峰谷时段价格波动幅度可达到数倍乃至数十倍之多;季节性供需矛盾,比如冬季供暖需求激增或者夏季空调负荷上升,使得月度及季度价格波动颇为剧烈;风能、太阳能这类新能源由于出力带有随机性及间歇性,从而进一步加大了现货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状况。

在新能源大量使用时段,现货价格或许会降到“地板价”,甚至产生负电价现象;当新能源使用突然减少的时候,为了维持电网稳定运转,火电机组需迅速应对调峰需求,此时现货价格就有可能急速冲向“天花板价”。这些动态变化促使火电厂制订灵活有效的定价策略,依靠随时监测价格信号来及时调整报价方案,在高电价区间尽量提升收益,在低电价区间有效地控制运营成本。

1.2 市场力与定价博弈的平衡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之下,火电厂所处的市场地位与自身的定价行为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特征。在区域电网内部火电机组装机量集中或者某些特定时段内负荷需求较大的状况下,相关企业就具有较强的市场主动权,这时其定价决策要均衡好经济效益考量与合法经营的需求,防止因为抬高报价而导致自身操控市场的现象产生;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能源技术具有较强替代效应时,应当主要侧重于强化成本方面的把控力度,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竞争办法,依靠准确报价逐步实现市场份额稳定上升的目标。

1.3 辅助服务与现货价格的协同关系

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协同运行的情况下,火电企业参加辅助服务的收益水平对其实质经营战略有着重要影响。有快速调频能力的机组,通过调频市场可以得到额外收益,这样就能在现货报价上稍低于边际成本,保证优先拿到发电份额,再凭借辅助服务收入来弥补现货环节出现的收益缺口。

二、火电厂多元化定价策略的构建

2.1 成本导向型定价策略

火电厂边际成本主要由燃料采购费、变动运维费及输配电费构成,燃料成本占比最高。精准核算各工况下的边际成本,就要创建起实时燃料价格监测体系,还要依照机组负荷特性及煤耗数据,动态评判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边际成本水平;固定成本可以通过现货收益和辅助服务收入完成合理分摊。在定价机制的设计方面,可以按照机组年发电时长和市场占有率目标,把固定成本按照单位电量分配到边际成本当中,进而形成包含边际成本和固定成本分摊在内的报价模型。

2.2 基于价格预测与供需博弈的动态调整机制

火力发电企业需创建起多维度的价格预估模型,把历史电价数据、负荷波动特性、新能源出力预期以及燃料成本变动这些关键变量纳入考量范围,借助机器学习或者统计分析手段,准确算出未来 24 小时和 15 分钟内的现货市场价格走向。一旦系统预测到次日午后用电需求急剧上升且风力发电所占比例过低的时候,就可以断定现货市场将会出现较高的价格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边际报价来获取高峰时段的发电份额。

根据机组的技术特点和市场定位差异性需求,要形成多样化的报价策略体系:对大型高效能主力火电机组,可以执行“高峰溢价,低谷补贴”动态调节机制,在用电高峰时段扩大市场份额,依靠调峰功能得到辅助服务补偿;对于具有快速启停和灵活调节能力的燃气轮机,提倡执行“弹性定价 + 辅助服务”的综合方案,在现货市场留出出力余量,率先参加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交易,凭借优质辅助服务来提升收益。

2.3 风险对冲型定价策略

火力发电企业可与买方签订中长期电力交易合同来锁定部分电量和价格,把剩余产能投入现货市场竞价,形成“中长期合同保障基本收益,现货市场追求额外利润”的混合式定价体系,使用动态报价策略在高电价时段最大限度获取盈利空间,在低电价时段有效控制经营风险。这种模式不但明显加强了企业抵御现货市场波动的能力,而且改进了其运营灵活度和市场适应性。

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燃料市场之间存在动态互动性,构建跨市场套利机制有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当现货电价处于低位、调频收益较大时,火电企业可压低现货报价,增大出力空间,将机组切换为调频备用状态,参与调频交易获取利润。为避免风险,定价机制中设立风险缓冲基金:当现货价格高于综合成本时,按超额收益的 5%~10% 计提风险准备金;当现货价格低于综合成本时,可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运营亏损,从而缓解短期内因价格波动造成的经营压力。

三、火电厂定价策略实施的保障路径

3.1 强化技术支撑

接入机组运行数据、燃料价格、市场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属于成本核算和价格预测的关键部分。依靠即时采集的数据,使用算法来执行边际成本和综合成本的自动计算任务,并绘制出不同发电负荷情况下的成本曲线图,从而给报价决策赋予精确的成本参照;凭借机器学习模型去预估现货市场价格走向,联系供需改变和竞争形势,得出最佳报价计划,并增加人工介入和一键提交的功能;系统持续关注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的收益情况,对价格波动、成本超出预算等潜藏风险予以警示提醒,帮助公司迅速调整定价策略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3.2 完善机制建设

搭建起跨部门专项定价策略研究团队,集合生产、运营、市场等各领域专家资源,全面剖析现货市场动态、成本变动规律以及收益达成状况,依照市场走向适时调整定价方案;把定价执行成果融入绩效经营体系当中,以“现货收益达成率”“辅助服务收益占比”以及“成本控制效率”作为核心指标实施综合评判,针对表现优异的集体或者个人予以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参与到定价决策过程中的积极性和革新潜力。

3.3 加强人才培养

定期组织电力市场政策、现货交易机制、成本核算办法以及数据分析工具的系统化培训课程,促使生产技术团队参与到市场化运作体系当中来,改进他们的市场洞察力和价格决策水平;着重吸收具备电力市场运作经验,并且擅长处理数据的专业人才,改善定价团队的结构状况;适时引进行业资深专家并提供专业意见,以保证定价策略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结语:

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火电企业的定价策略要全方位融入市场特性,以成本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依靠风险管理工具创建起多层定价体系。随着现货市场持续改善、新能源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火电企业迫切要深化定价机制改革,促使自身从传统的“单一发电主体”转变为现代化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林 . 火电厂电气运行优化与节能降耗的技术研究 [J]. 锅炉制造 ,2025,(05) 1:38-39+43 .

[2] 马华桂 . 火电厂汞税政策对区域电力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25,(14):43-45.